广东“肠粉店食物中毒”事件:死者为5岁男童,兄姐仍在治疗
5人送医治疗(其中1人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去世,2人病情较重,2人病情稳定),另有6人因症状较轻,在居住地治疗观察,病情稳定。8月3日,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卫生健康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省疾控专家初步确定前述事件由米酵菌酸中毒引起。惠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称,在前述事件中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的11名顾...
1毫克即可致命!生活中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家庭自制谷类发酵食品,应避免使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谷类浸泡时需勤换水,制作及贮藏过程中需注意保持卫生与通风防潮,避免污染。医生介绍,从摄入米酵菌酸到出现症状,一般是半小时到10小时左右,可能有些会在1~2天内出现症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有些人会出现头晕、昏迷等。如果吃了长期发...
米酵菌酸中毒1毫克可致命
米酵菌酸中毒1毫克可致命近日,女子吃凉皮后米酵菌酸中毒住进ICU引关注。高温潮湿天气,小心食物被米酵菌酸“盯”上。致命的米酵菌酸藏在哪些食物里?玉米面、米皮、凉皮等谷类发酵制品,长期泡发的木耳、银耳,马铃薯粉条、山芋淀粉等薯类制品,一旦出现发黏、变质,千万不要再吃!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夏季高发,“舌尖上的杀手”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超50%
一旦怀疑发生米酵菌酸中毒或者出现不适症状,应尽快催吐以减少米酵菌酸毒素的吸收,及时前往医院救治。与中毒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一律送往医院观察、治疗。
丝路肝病丨陈军教授:特殊类型药物性肝损伤的应对
因此,我们为这位患者进行了肝活检,结果证实是靶向免疫药物导致的胆小管损伤。对于这类患者,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往往有限,普通的内科治疗可能难以奏效,我们需要采取引流治疗,如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等,以缓解黄疸。类似地,特殊毒物中毒如米酵菌酸中毒也极为棘手。此类患者病情迅速恶化,转氨酶急剧升高...
无特效解毒药!夏季警惕“米酵菌酸”中毒,易藏在这3类食物里
米酵菌酸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椰毒假单胞菌来源于土壤,可能会随加工原料而污染食品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米酵菌酸,导致食用者中毒(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椰毒假单胞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而温度约26℃时就能产生毒素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对热稳定,经100℃煮沸和高压烹饪也不能破坏。
...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米酵菌酸”引发食物中毒的风险提示
远离“米酵菌酸”中毒请牢记“一控制、三不食、四把好”一控制木耳泡发时间要控制好。泡发最好用温开水,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三不食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检查器感官形状,发现受潮不食用。隔天泡发加工的木耳、银耳及其制品,不食用。当发现发酵玉米面制品、淀粉类制品有酸味、酒味等异味,或者常温保存食物...
台北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死者体内检出有毒物质“米酵菌酸”成分
28日晚,台湾卫生福利部门召开记者会,介绍台北市“宝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调查进展,称经过对第一例死亡案例的尸体解剖分析,确认采检到有毒物质“米酵菌酸”成分。为何死者体内会有“米酵菌酸”成分,还需由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据介绍,该起疑似食物中毒案已有18例通报案例,其中2人死亡,5人在重症监护病房抢救,...
...公司含红麹成分保健品有毒;台湾食物中毒事件发酵留意米酵菌酸
台湾专家称,如果米、玉米制品保存不当,可能滋生米酵菌酸(BongkrekicAcid)菌,这种细菌毒素非常厉害,在中国大陆、印尼、莫三比克都曾发生中毒事件。在大陆早已有过多宗重大案例,如2020年10月黑龙江省的“酸汤子中毒”事件,造成食用的1家12口中9人死亡;2023年7月,河南省也有2名女子食用变质的凉皮,致米酵菌酸中毒...
专家:长时间发酵或浸泡的食物 须警惕米酵菌酸
中新网广州8月16日电(蔡敏婕廖温勃)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一则通报引发关注:7月广东省共报告3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有2起为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共致2人死亡。米酵菌酸,一种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剧毒毒素。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