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出殡大场面:16个人为其抬棺,个个都是文坛巨匠
鲁迅出殡时,前来拜祭的朋友和仰慕他的老百姓非常的多,一时间,告别的大厅人山人海,在鲁迅黑白的照片前,个个面带忧愁,有的泪水不止,文坛中一颗璀璨之星就此坠落了,当时,治丧委员会特选了十几位社会名流来为鲁迅先生抬棺,小编查了一下资料,总共有16位,各个名气非常的大,令人动容——他们分别是:“鹿地亘、胡风...
“木刻青年:一个世纪中的赵延年”纪念特展开幕|许江|版画家|...
赵延年先生以其对鲁迅形象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其黑白木刻刀法和大平刀、透印法的运用,被公认为国内创作鲁迅形象最为勤奋和成就最为突出的版画家。宋光智表示,本次展览通过“木刻青年”和“一个世纪”两个关键词,展现了赵延年先生近一个世纪的艺术创作脉络和20世纪中国历史的跌宕起伏。展览结合文献从...
许江:方刀之下的灵与肉——赵延年先生百年纪念展致辞
赵延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黑白木刻1961赵延年先生的艺术受着鲁迅先生的文学的滋养,六十年相伴而相行。他刻过鲁迅先生的笑意;刻过鲁迅先生的遗容;刻过鲁迅先生的生平;刻过绍兴浓郁的水乡;他刻下最多、最成功的鲁迅笔下的人物。《阿Q正传》正是代表之作。请看阿Q那幅倾脸回眸的像:愤怒中带着期翼...
藤野先生、鲁迅和增田涉的师生传承
鲁迅在仙台不到两年就离开了。与藤野先生道别时,深感可惜的藤野先生在自己的照片背面写下“惜别”两个字,交给了鲁迅。此后不久,仙台医专改组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既非帝国大学毕业,又没有留洋经历的藤野先生被迫辞去教职,于1916年底回到家乡。1926年,鲁迅在半月刊《莽原》上发表作品《藤野先生》,将藤野严九郎描...
艺术家笔下的鲁迅先生
名人图像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23年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此后多次再版,社会涌现阅读热,鲁迅成为文坛的焦点人物。鲁迅一旦成名,读者就会产生慕其名而欲见其人的心理期待。但是在当时能一睹鲁迅真人形貌仅限于其亲友圈,而好奇的社会读者只能从文学作品的...
从一幅“鲁迅像”开始,梳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
《鲁迅像》赵延年1961木刻版画展览题目中的“一幅画像”,所指是赵延年1961年所作《鲁迅像》(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这一木刻版画是赵延年的代表作,也是是新中国成立后塑造鲁迅形象的杰作。画面用简练、粗放、有力的刀法,黑白对比鲜明的构图,塑造了一个在寒风中围着围巾,目光冷对前方,迎风前进的鲁迅形象,画面有着令人震撼的冲击力。...
鲁迅笔下的“猹”出没上海中心城区!它到底是什么动物?
鲁迅并不清楚猹到底是什么动物,“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也许是一种獾。“猹”,鲁迅根据家乡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动物,在小说《故乡》中,猹会在夜间偷咬瓜。鲁迅并不清楚猹到底是什么动物,“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也许是一种獾。
“有声卡通”时代的鲁迅:迪士尼动画在民国上海
同时期,鲁迅曾以三闲书屋名义自编出版的苏联现代版画集《引玉集》由日本东京的洪洋社再版。鲁迅的晚年不遗余力地介绍苏联版画,指导中国现代木刻创作。木刻艺术的黑白两色的静止世界,与迪士尼的彩色有声卡通的活动声画,看似成为鲜明的发差和对比。但另一方面,鲁迅倡导木刻及连环画的创作,希翼艺术为大众普及的努力中,却...
...不过尔尔》《簪星》《剑来》等影视化,《天工之城》《黑白局...
该剧改编自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石一枫的代表作《地球之眼》,写出了现代科技社会,AI技术与复杂人性的博弈。三个大学好友在毕业后各自选择了不同人生道路而天各一方,多年后重聚时他们的生活虽天差地别,但友谊却依旧如故。成为青年企业家的李牧光将落魄的安小男拉入玩具工厂,在女工意外身亡的事故中,一直坚守正义和道...
前新华社摄影记者杨溥涛去世,他拍下鲁迅迁葬虹口公园的画面
1956年,鲁迅先生迁葬于虹口公园。1979年6月,美国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IsaacStern)访问上海音乐学院,对师生进行指导。艾萨克·斯特恩(1920-2001)是俄裔美籍小提琴演奏家,1979年第一次访华,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通往西方音乐世界的窗户。斯特恩访华期间还拍摄了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