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从中国土壤中长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出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探索实行参议会制度,采用“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原则确定参议会构成人员。在此基础上,我们党逐步形成了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想。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
人民民主之源(三)抗日根据地的人民民主
??▲为促进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实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制度。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央关于政权问题的指示》明确提出:“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图...
...大军讲人大」“延安窑洞对”与“三三制”有关联吗
1940年3月6日,毛泽东为党中央起草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中首次提出“三三制”政策,“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由此,“三三制”应运而生。1941年11月,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
何为“窑洞对”?毛泽东“窑洞对”的历史底气何在?
这三个词汇,分别指的是我们党在中央苏区创造的群众监督我党的组织。三个组织,名称不同,涉及的人群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我们党主动领导人民建立的监督自己的群众组织。为了便于这三种群众组织监督我们党及其领导的政府,中共中央还在机关报《红色中华》开辟了群众舆论监督专栏,轻骑队员、突击队员、工农通信员都可以...
何哲| 毛泽东是如何整治官僚主义的?——兼论毛泽东的人民政府观
三三制则起自1940年3月,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人员比率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22]历来对三三制的研究多聚焦在统一战线和民主建设方面,[23]实际上三三制也是扩大政权人员的组成从而使得政权更加贴近实践,减少官僚主义的重要措施。
毛主席一生中的20个“三”
“三三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根据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时采取的政策,即政权机关(包括参议会和政府)的人员构成中,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人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毛主席早在1940年便已提出“三三制”,其提出最重要的历史背景是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何为“窑洞对”?毛泽东“窑洞对”的...
我们党的史册上记载着这样一个重大事件:1940年3月6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党内指示中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人员分配,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1/3。目的是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和人民各阶层实行民主共商。不久,我们党公开向全国人民提出建立“三三制”政权的主张,并且...
实在想不到,毛主席一生中居然有20个“三”
一年之后的3月6日,中共在党内发出施行了“三三制”的指示,具体内容则是在政权内部的人员组成部分中,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由属地人民普选,实行民主集中制度。9.整治“三风”风气一旦形成,势必会演变为燎原之势。1942年,为了抗战的最后胜利,也为了中国革命前途着想,毛泽东将革命的...
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实行普选制度,给长期受到压迫的人民以参政议政的权利。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1/3)。这些政策和制度,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参与革命、参与政权管理的热情。
他们在这座四合院里运筹帷幄 守住了陕甘宁边区北大门
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布了毛泽东起草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提出了建立“三三制”政权,在人员分配上,规定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随后,在绥德分区的五个县中,有绥德、米脂两个县的参议会就由民主人士担任了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