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马踏飞燕”,为何很少拍正面照?网友:看过的人都被逗笑了
“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超龙雀”等,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它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它的动作非常漂亮,头微微偏向一侧高昂着,仿佛因为跑步发出了喘息,头顶的鬃毛和后面的马尾一致向后方飘飞起来,它浑圆的身躯呈流线型,四肢非常修长,三蹄腾空,想必跑起来是十分轻...
“马踏飞燕”是哪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蚂蚁庄园小鸡课堂最新...
答案:甘肃省博物馆解析: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以上就是2024年7月2日蚂蚁庄园小课堂的问题答案。
国宝“马踏飞燕”背后诸多的有趣历史知识
其实做为老百姓的我们,大多数只知道它叫马踏飞燕,殊不知它有很多的名字: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超龙雀、马踏龙雀、马踏飞隼(sǔn)、铜鹔(sù)鹴(shuāng)马、马袭乌鸦、凌云奔马……还有许多,但主流的叫法有:马踏飞燕、铜奔马和马超龙雀,而在文博界只有铜奔马的叫法,其余均为民间叫法。为什么它会...
“马踏飞燕”千年的传奇
除了品尝美食,游客们也不会错过甘肃的名胜古迹和文物,其中,“马踏飞燕”是甘肃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物。“马踏飞燕”作为中国旅游标志,又名“马超龙雀”,正式名称为“东汉铜奔马”,1969年在甘肃武威市凉州区雷台汉墓中出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郭沫若先生因其蹄下所踏之物形似飞燕而赋予其“马踏飞燕”这一雅...
马踏飞燕的正面照,为什么很少人拍?看到正面照后忍不住哈哈大笑
尤其是鸟的尾端有一个穿洞孔,象征着这是系铜铃的地方,宋人《艾子杂说》中记载道,有人经常把鹰隼的尾部系上铜铃,可见马足所踏不是燕,而是鹰隼。在汉代墓葬和魏晋墓中,放鹰隼的情景比比皆是。所以当时有一位叫牛龙菲的文化学者,最早提出“马超龙雀”这一名称。他根据东汉张衡写过一首《东京赋》,其中有...
观灯读史丨在自贡,“马踏飞燕”是一个“地名”
“马踏飞燕”实名“马超龙雀”,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属于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江及其妻所有(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作为一件青铜器,它代表着中国古代高超铸造技术,被定为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10月,“马超龙雀”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而旅游部门对这件青铜器及旅游标志沿用社会惯...
“雅安马踏飞燕建筑要拆除”系谣言:提升改造,只拆危房
雅安市政府网资料显示,马踏飞燕,又称马超龙雀,是东汉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一匹千里马正在疾驰飞奔,它体态健美、昂首扬尾、张口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下踏着一只飞鸟。飞鸟展翅欲飞、惊愕回首,一切都发生在瞬间,却给人以无比宽阔的想像空间。▲马踏飞燕建筑(圈内)...
全网爆火!甘肃省博开卖“麻辣烫”,又是手慢无
“铜奔马”和文创玩偶。来源:央视新闻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
《凉州史话》第二集(下):马踏飞燕
关于这件出土文物的命名,有着众多不同的理解角度,而铜奔马则成为其中认可度最高的一个。古典文化中对这座文物形象的描述各有不同,除了最常见的“铜奔马”和最为具象的“马踏飞燕”外,还有更具写意韵味的“马超龙雀”“飞燕骝”“马神一天驷”“天马赛风神”“天马戏飞燕”等描述。然而无论怎样定义,这件诞生于...
文物鉴定及评定标准简介。|国宝|墓葬|铜车马|铜奔马|马踏飞燕...
马超龙雀是国宝级文物,禁止出境文物。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1]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军事长官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