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深水航道牡蛎礁修复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牡蛎礁生态减灾...
长江口深水航道牡蛎礁修复开始于2004年,为补偿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对河口生物资源和鱼类栖息地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长江口航道管理局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依托长达147公里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建筑物(南北导堤和丁坝)的混凝土模块作为牡蛎固着礁体,通过增殖人工培育的近江牡蛎亲本约600万个,创造性地...
人工牡蛎礁增殖技术在盘锦取得突破
今年,盘锦农发海洋牧场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自身拥有的多项新型人工鱼礁专利技术,研发出适合我国渤海湾最北海岸线复杂海域生态环境的新型人工牡蛎礁增殖技术。近日,该技术在集团自有海洋牧场海域一次性投放成功。这不仅标志着海洋牧场牡蛎养殖技术的创新升级,也预示着渤海辽东湾海域全年周期性牡蛎养殖方式的新尝试以及辽河口海域海...
滨海盐沼、牡蛎礁、砂质海岸和海草床生态减灾修复手册发布
滨海盐沼、牡蛎礁、砂质海岸、海草床等海岸带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潮御浪、固堤护岸,是天然的“海洋卫士”,也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可以实现防灾减灾、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供给食物等多种功能。自2020年起,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积极推进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生态保护修复,不...
与黑石礁红星社区互动 共同保护牡蛎礁海洋知识宣讲活动
2024年10月23日下午13点半到15点半,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道红星村社区关工委、大连海岱生态文化传播工作室等单位联合开展海洋科普文创“让贝壳回家保护牡蛎礁”贝壳创意拼贴DIY活动及垃圾分类海洋保护知识宣传,辖区10对亲子家庭、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志愿者们,共28人等参加了活动。(在进行手工画制作的过程中)(在...
保护天然牡蛎礁生态系统,文艺爱好者和我们在一起
从2019年6月开始,该团创始人白俐老师,便将海洋文化传播作为己任,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海洋元素,充分体现了对浪漫大连的热爱。她还多次组织协调大型文艺汇演,讴歌海洋,赞美生活。石槽风景区和棒棰岛风景区滨海潮间带拥有丰富的天然牡蛎礁资源,在牡蛎礁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需要更多市民和游客重视的情况下,大连战友文工团...
黑石礁滨海滩涂湿地牡蛎礁生态系统探秘行动顺利完成
2024年10月6日下午13点到17点半,在大连市青少年生态环境讲师团的组织协调下,60余名青少年亲子家庭和志愿者们共同在大连黑石礁滨海滩涂湿地顺利进行了天然牡蛎礁生态环境探秘公益科普行动(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此次行动的指导老师由知名环保志愿者任增颖按照行动计划进行,她认真带领孩子们游走在黑石礁周边的滩涂湿地里。结合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向海而生,保护大连滨海潮间带的天然牡蛎礁
向海而生,保护大连滨海潮间带的天然牡蛎礁2024年10月3日下午一点半到四点半,在大连南部海域小付家庄附近海域,来自大连海岱生态文化传播工作室和大连慈善义工机场街道义工站阳光少年团的50余名志愿者和义工们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滨海湿地潮间带的海洋公益科普行动。
消失中的牡蛎礁,重建仍需助力
从事海洋保护工作的任增颖在大连棒棰岛发现了健康的天然牡蛎礁。大部分在中国以及全球多地的牡蛎礁已在退化消失,只有少部分仍然存活。图片来源:PanYulong/Alamy作者|王衍牡蛎,又称海蛎、蚝,是众多海鲜爱好者的“心头好”。而它繁殖离不开支持它生长的牡蛎礁。
新春走基层丨滩涂上“长出”300亩牡蛎礁
新华网杭州2月15日电在浙江温州瑞安市丁山二期主堤上向海远眺,4万多根“米字柱”斜插在滩涂上,一排接一排组成一个300亩的长方形矩阵,壮观场景令人震撼。这是温州市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也是目前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人工牡蛎礁建设项目之一。在瑞安市丁山二期滩涂上,4万多根“米字柱”斜插在滩涂上组成300亩的长...
浙江省最大规模的人工牡蛎礁实现养殖修复双丰收
浙江省最大规模的人工牡蛎礁实现养殖修复双丰收从温州瑞安市丁山二期主堤上远远望去,一排排整齐的斜撑式“米字柱”立在滩涂上,组成一个大长方形,格外引人注意。这是温州市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也是迄今为止浙江省最大规模的人工牡蛎礁建设项目。牡蛎是海洋的清洁工,以有机碎屑为食,具有净化水质、生态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