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唢呐“响”古今 黄土地上曲高昂
史料记载,唢呐是公元3世纪从波斯和阿拉伯地区传过来的,经西域龟兹一带进入中原,后与本土乐器结合并不断改进。在民间,唢呐被称为“喇叭”“大吹”。“喇叭”,即今天的高音唢呐。“大吹”即中音唢呐,也就是大唢呐。子长唢呐属于陕北大唢呐。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将唢呐用于军中。他在《纪效新书》中提到的“掌号...
吹唢呐的为何不能当博士?|争鸣
在那时,吹唢呐并不被视为艺术活动,而仅是婚丧嫁娶、祭祀、庆典烘托气氛的营生,是唢呐艺人为养家糊口赖以谋生的手段。那时的唢呐艺人被称为“吹鼓手”“吹喇叭的”,他们社会地位低下,常常与剃头匠、修脚工为伍,被归为“下九流”。但是,我国当代的唢呐艺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早已旧貌换新颜,其社会地位也有...
隋氏唢呐声动亳州
2015年,隋氏唢呐被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隋氏唢呐被正式列入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的大皖新闻《徽派》栏目来到亳州,走访了隋氏唢呐集大成者隋兰魁先生的多位亲传弟子,并对话隋氏唢呐代表性传承人隋景山教授,探求这一民间艺术流派赓续至今仍热度不减的内因。隋氏...
河北“喇叭大王”:67年用唢呐吹奏传承之音
刘桂存是河北省滦州市九百户镇刘庄村远近闻名的“喇叭大王”。8岁开始拜师学艺的他,已经与唢呐相伴67年,培养出的学生及弟子超过千名。唢呐,在中国民间又叫“喇叭”。广泛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广受百姓喜爱。刘桂存出生于一个唢呐世家,其祖辈所创制的刘氏唢呐技艺在冀东...
访秦皇岛“喇叭匠”:唢呐声里的坚守与传承
(新春走基层)访秦皇岛“喇叭匠”:唢呐声里的坚守与传承中新网秦皇岛1月30日电(肖光明李洋)15岁拜师学习唢呐的演奏,此后一直与唢呐行走“江湖”。如今,43岁的董连吉传艺的弟子遍布多地,他想让更多人认识、喜爱和传承这项技艺。春节将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北鼓吹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董连吉正陶醉...
戏曲·海城喇叭戏 唢呐伴奏的“大布衫子”戏
海城喇叭戏是广泛流传于辽宁省海城一带的传统地方小戏剧种(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早期的民间艺人,因受条件的限制,仅头戴一顶圆毡帽,身穿大布衫,系腰带以扮演戏中各种人物,因此又称“大布衫子”戏。由于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唢呐,唢呐在当地俗名“喇叭”,故称“喇叭戏”。
唢呐:让小提琴“哭泣”,让小号“沉默”,诉说人生的大悲大喜
唢呐的发声,由于是芦苇双簧哨片在口腔强气流激发条件下的振动和声音特殊的管腔共鸣、喇叭放大,因此唢呐的声音洪亮而激昂,奔放而强烈,粗中有细,刚中含情,在中国乃至世界乐奏中独树一帜。正是基于唢呐洪亮的音色,使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到听众的注意,而嘹亮音色又不乏细腻的部分,使得它能够在乐曲表演当中恰到好处的...
农村消失的老手艺人, 唢呐声已经变成了大喇叭
农村以前经常能看到吹唢呐,因为造型也有人给唢呐叫做喇叭。这些老手艺都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平常的时候作为农民在田地间劳作,村子里一旦有事情,这些手艺人变成了乡间乐队。吹吹打打的特别热闹,孩子们经常围着这些手艺人,喊着自己想听的曲子。农村的唢呐个头有大有小,越小的唢呐音调越高,吹出来的曲子更尖锐响亮,一般...
学了《百鸟朝凤》里的“土喇叭”唢呐 南艺这些年轻人还挺吃香
但这“田间地头”的“土喇叭”,如今却成功根植高等艺术院校,赵士玮就是带着梦想在南艺扎根的唢呐人之一。1979年,赵士玮出生在苏北地区有名的赵家唢呐班,赵士玮的父亲是赵家唢呐班的第三代传人,1958年就曾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后来因为家庭的原因没能如愿上大学。赵士玮和哥哥则继续了父亲的愿望。
山村唢呐声
爷爷:老婆子,你吵什么吵,当年,你还不是让我吹唢呐给吹回来的。还说一听到我的唢呐喇叭,心里就哒哒哒哒。奶奶向观众:可不是吗!当年我可是山里的一枝花,偏偏就插在他这把破喇叭上。向爷爷儿子今年还再不回家,看你还哒哒哒哒!爷爷:哟!这老婆子,不吹就不吹,说什么破喇叭。这叫唢呐,不叫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