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篆刻家在继承前辈优秀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出现了自明清以来的皖派、浙派以至今日的流行印风等多种流派和风格,产生出丁敬(1695-1765)、邓石如(1743-1805)、吴昌硕(1844-1927)、齐白石(1863-1957)等诸多大师(图2)。这些艺术家将这门古老而又弥新的传统艺术一直传承、发展并创造至今。图2篆刻技艺主要采用...
论篆刻巨匠的出新(上)
这也许是浙派在之后的发展逊于皖派的原因之一。“浅刻披冲”新理念使篆刻刀法走向新里程严格地讲,新理念只属于开创者,对于模拟传承者而言,它即是“陈”而不“新”了。邓石如“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新理念,对传人吴让之来说,的确不算“新”。那么吴让之何以有那么大的后劲和影响力呢?有人说是邓氏传世印少...
荐书丨《韩登安书法篆刻课徒稿》丛书两种
王福庵刻印初宗浙派,后又益以皖派之长,上究周秦两汉古印,自成体貌;整饬之中,兼具苍老浑厚之致;偶拟明人印格,亦时有会心。王福庵生平刻印,数以万计。韩登安作为其高足,其篆刻亦得神髓,深受其沾惠。本墨稿不仅体现韩登安摹印的细节,且将王福庵存世印稿与墨稿对比展示,以期更好的还原王福庵印稿与墨稿的区...
200余张篆刻高清图,一键掌握明清篆刻简史
朱文印吸收了一些皖派的手法方圆并举,在章法处理上,使印章变得更“活”。赵懿是赵之琛的从子,可以说深得家法,作品较赵之琛多了些许拙味。释达受,清代金石传拓高手,篆刻宗法浙派,不为浙派所圉,将其对金石学的感悟融入篆刻中。邓传密是邓石如的儿子,传世作品虽少,但家学渊源深厚,所刻耐人玩味。吴咨篆刻宗法邓...
方寸万象 字里乾坤
三十五岁之前他学习篆刻主要得益于丁敬、黄易等浙派篆刻家和以邓石如为首的皖派篆刻家的理论。此时的他尚处于摹刻的阶段。三十五岁后,他的篆刻开始出现了自己的风格并逐渐走向成熟。他对西周的钟鼎文、春秋的《石鼓文》、秦的《秦诏版》、汉代瓦当等广泛涉猎,并以这些器物上的文字入印,尤其是以《石鼓文》入印对他的...
翰墨著华章——伟大的书圣印圣行斌|篆刻|草书|王羲之|书法史|书法...
“与赵朴老的金石之缘”《赵朴老·为西泠印社题诗》(5.5×5.5cm)附边款:“篆该力追秦汉远,功深自有神来腕(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刀锋所到意有余,异识齐飞称浙皖。西泠诸子多铮铮,不袭古貌取其神。摒除奇巧重风貌,待看推陈以出新。”浙皖有嶺1.7×1.7cm附边款:百年前的印坛有方圆分驰,南(浙派)北(皖派)对峙之...
篆刻艺术四十多年来是前所未有的繁荣
他对篆刻艺术的感知、他在作品之外的心声,日前具化为一场展览,呈现给观众。历时五个多月的《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2021年5月5日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落下帷幕。展上包含国家一级藏品逾百件。其中,西泠印社借来的50件(套)一级品,有些甚至是第一次出库房。展览更向海内外藏家商借珍品,集结十分不易。
方寸华章:篆刻艺术的起源与流变
至清朝中叶,篆刻史上的两个主要流派初步形成。其一是以钱塘人氏丁敬开创的浙派,以“短刀碎切”为主要技法,印章苍古质劲,金石感明显。其二是由邓石如开创的皖派,以“冲刀”为主要技法,线条流畅圆润,风格凝练,笔意潇洒。篆刻艺术发展至清末,愈加注重个人特色,在风格上多有创新。在晚清篆刻名家中,最著名的便是赵之谦...
骆芃芃:玉树临风??历久弥新—走出国门的中国篆刻艺术
这样,印章的用途扩展了,它不限于实用,而且还有了被人欣赏的艺术价值。此时的文人、艺术家们开始选用石材代替金属并亲自动手刻制印章。这一技艺的改变,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篆刻家在继承前辈优秀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出现了自明清以来的皖派、浙派以至今日的多种流派和风格,并诞生了丁敬、邓石如、...
普陀的这场艺术展,让你感受中医与篆刻的精彩碰撞!
用于印材,大量文人雅士参与篆刻创作,刻印内容大大拓展,诗词佳句、励志名言都被刻于印面,而健康养生名句也常常入印,如浙派创始人丁敬所刻“天赐长年”“烟云供养”,皖派篆刻大师邓石如所刻“以介眉寿”“心闲神旺”,近代印坛巨擘吴昌硕所刻“节嗜欲定心气”“一读书二学医”等等,足见健康养生格言也是历代篆刻家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