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新闻比较的问题与方法
中西比较呈现了中西文化的相遇与互动,中国人和西方人看待彼此的过程与态度竟是如此不同: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反应大致在17世纪是好奇,在18世纪是赞美,在19世纪却是有点鄙视了;而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反应则表现为17世纪居高临下的优容礼遇,18世纪的淡漠置之,19世纪的震惊警醒了。到20世纪...
观澜丨中西聚会——外国人笔下的青岛系列(9)
记载和描述中西文化差异的外国人较多,比如,在青岛定居的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在其文言文著作《自西徂东》一书中专门谈了中西礼节的差异:“中国人请外国人,外国人亦必略问礼数,惟是中国人多以己箸夹食物与人,外国人不喜如此,以各有其箸,不必以已箸夹与人也。”实际上,时至今日,中国人在就餐过程中,仍然有给...
国际专家学者五台山追溯佛教典籍传译:筑中西文化交流桥梁
中新网五台山8月12日电(记者李庭耀)为期3天的2024第六届五台山佛教学术研讨会于8月11日至13日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山西五台山,追溯佛教典籍从印度到中国传译的历史脉络,并展望佛教作为当代中西文化交流桥梁的新使命。为期3天的2024第六届五台山佛教学术研讨...
...的贡献和影响——专访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武斌
展现了16—19世纪席卷欧洲的“中国风”,呈现了许多历史细节和宝贵资料,重新探寻中西文化交流重要篇章;在《江河万古流——中华文明何以生生不息》中,武斌从史实出发,深入剖析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探究这些特性形成的根源及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挖掘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传统,寻找潜藏在历史长河中的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
利玛窦与明清中西文化交流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他在向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还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同样,自利玛窦之后,数以百计的传教士,作为中西思想文化交流的媒介,既向中国传播西方知识,又向西方介绍中国思想文化,展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的盛景。利玛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直接的认知,是最早直接掌握中国语文...
世界与中国 | 孔子思想传播见证中西文化交流史——访欧洲科学院...
关于孔子思想之于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如其在理性主义演变史中的作用,有几位欧美学者的观点可以作为例证(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其中,德国学者阿道夫·利奇温(AdolfReichwein)以耶稣会的中国化、18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等为主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其他的还有美国历史学家唐纳德·F.拉赫(DonaldF.Lach)和英国小说家保罗·贝利(Paul...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中国在西方的精神使者”
《中国心灵》和《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是卫礼贤对中国文化和中西方哲学思想进行比较探究的潜心力作,这两部作品展示了他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正如历史学者孙立新所说,“正是基于对西方文化的深刻反省和对中国文化的真诚喜爱,卫礼贤提出了综合东西方文化的思想主张”。通过这些著作,卫礼贤成功地将中国的智慧...
...医学交流文献丛书》首发 看中国医学典籍如何影响海外医学文化
专家学者畅谈中外医学交流首发式上,文明互鉴与中外医学交流学术研讨会也同步进行,到场专家学者聚焦中国传统医学的历史发展与贡献、国外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历史时期中外医学文化交流以及中西医比较研究方面进行了主题发言和深入研讨。其中,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王化平首先登台,以《从简帛医学文献看战国秦汉...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第14届年会成功举办
2023年11月2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第14届年会(2023)暨“世界变局与文化互鉴”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顺利举办。来自中、美、法、德、阿根廷、俄罗斯、叙利亚等国的近百名中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襄盛举。
言治有理|姚中秋:中国共产党如何破解古今中西之争
这些社会革命、文化革命均以实践的方式解决古今中西马之争: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打破旧有基层社会秩序,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延续数千年的传统价值与社会治理体系。基于历史教训,中国共产党实行“一边倒”政策。与此相配合,1949年8、9月间,毛泽东接连发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五篇文章(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