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与《中国文学研究》
郑振铎(1898—1958年),祖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文学家,以《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研究》等著作闻名。他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文学创作、文艺批评实践有着浓厚的“为人生、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光彩,如今已成为新时代文艺批评宝贵的思想资源。1957年,郑振铎编订的《中国文学研究》共分为六卷,涉及诗歌、小说、戏...
“从小默写文学常识,到底有什么用?”
在文学研究领域,郑振铎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撰写了《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文学史专著,将自己的文学研究主张融入其中,其中的很多观点、创见,即使是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文学常识》一书,为郑振铎《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内容精粹,...
...大雁|翻译|安徒生|伊索寓言|寓言故事|语文名著_网易订阅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二、故事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
三代人,一段情,容庚、商承祚后人追忆百年中大先生之风
“此日一去不可复,及时为乐其无辞。”容庚写给郑振铎的《篆书七言联》,是北平时期的作品之一。容国濂介绍,祖父一直很喜欢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两人的交往也与《容庚北平日记》的记载相符合。容庚临《篆书七言联》所谓“见字如面”,容商二老的笔墨不但反映交游的“朋友圈”,更能看到他们的不同个性。容...
一场翰墨展成全容庚、商承祚后人聚首,共叙百年中大先生之风
“此日一去不可复,及时为乐其无辞。”容庚写给郑振铎的《篆书七言联》,是北平时期的作品之一。容国濂介绍,祖父一直很喜欢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两人的交往也与《容庚北平日记》的记载相符合。所谓“见字如面”,容商二老的笔墨不但反映交游的“朋友圈”,更能看到他们的不同个性。容庚研究金文,书法亦...
“绽放”永恒的诗篇|文学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仅就20世纪而言,在北京大学歌谣运动的感召下,上世纪20年代曹聚仁写过《平民文学史》,30年代郑振铎写过《中国俗文学史》,都是将注意力从精英文学转到草根文学(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远久的过去,就会知道古代通过“采诗之官”从民间搜集口头文学以“观风俗,知得失”的道理。那么今天的我们就更需要放低姿态,好好做民众...
王文君:论大调曲子《红楼梦》曲目的移植与翻创
以韩小窗《露泪缘》《黛玉悲秋》为核心的子弟书之所以格外受关注,首先在于其较早有文字传本,并随着“百本张”等民间书坊的兴盛得到广泛的传播;其次在于其文学性较强,在上世纪20年代倡导俗文学研究的背景下,不仅得到了文人的关注,还被郑振铎写进《中国俗文学史》中。
容庚、商承祚后人聚首,共叙百年中大先生之风
“此日一去不可复,及时为乐其无辞。”容庚写给郑振铎的《篆书七言联》,是北平时期的作品之一。容国濂介绍,祖父一直很喜欢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两人的交往也与《容庚北平日记》的记载相符合。所谓“见字如面”,容商二老的笔墨不但反映交游的“朋友圈”,更能看到他们的不同个性。容庚研究金文,书法亦擅长小...
鲍震培 盛书琪|近代报刊曲艺资料整理的意义和研究视角
自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问世以来,古代曲艺文献的收集整理得到俗文学学者的极大重视,70年来研究曲艺的著名学人赵景深、胡士莹、谭正璧、陈汝衡、关德栋、程毅中、段宝林、薛宝琨、车锡伦、黄仕忠、耿瑛、倪钟之、李豫、唐力行等,在他们所擅长的研究领域如鼓词、话本小说、扬州评话、相声、子弟书、宝卷、二人转等,做了大...
郑传寅 | 戏曲在世界剧坛中的历史坐标与当代价值
即使是像昆腔传奇那样雅化程度很高的古典戏曲样式,也与正统诗文不同,大体属于俗文学的范畴。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和杨荫深《中国俗文学概论》均将明清昆腔传奇划归俗文学范围。戏曲与包括宫廷在内的上流社会也有深刻联系。先秦以来的宫廷优戏是戏曲孕育创生不可忽视的一脉。宫廷有蓄养戏班的传统,达官贵人养家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