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气压强与温度,湿度关系?常见的地理效应(狭管效
在地球表面,由赤道到两极,随地理纬度的增加,一方面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极地半径的减小,地球对大气的吸引力逐渐增大,空气密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两极地区温度较低,所以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可近似看成干空气,所以由赤道向两极,随地理纬度增加,大气压总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增大(因气候等因素影响,局部某处的大气压值变化可能不...
萃英山顶十余载 巧用雷达测云天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大气要素成分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通常要比垂直方向上小很多,选择合适的站点可以代表一定区域整体特性。萃英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站点,在这个点开展观测,对理解西北地区大气变化特征有重要作用。”葛觐铭说,“萃英山处于中纬度我国西北地区,这里四季分明,不同季节受不同的天气过程控制,云系发展极其丰富。冷季的锋面、...
【地理归纳】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收藏!高中地理19种“地理...
山体内部地势高,空气较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其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多,传递给一定海拔的上空大气的热量也较多;而在同一纬度山体外部的低地,因地势低,大气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其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地面热量传递到与山体内部海拔相同的上空的自由大气时热量已大为减弱。所以,在同等海拔...
【大气地理】青藏高原居然是个热岛?!影响我国的主要准静止锋
中学地理课上都会比较同纬度拉萨和成都气温来说明高原气候的特点,拉萨月均气温远低于成都。但这种比较忽略了一个因素,那就是海拔高度,拉萨比成都海拔高3000米。而在海拔在12000米以下的对流层,气温是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的,大概升高1000米会降低6摄氏度左右。如果站在成都上方3000米,七月的日均温也就十几度了,远...
【地理观察】大气压强与温度,湿度关系?为什么?微专题:林线&雪线
赤道地区空气多对流上升,云层较厚,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副热带地区多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热量充足,积雪较易融化。因此,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地区。处在此范围的南纬20°25°间的安第斯山雪线最高,主要在智利北部和玻利维亚西南部,一般高5500~6000米,最高可达6400米,成为...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推介:AAS(2024年第10期)
基于不同热浪情景(强烈、频繁的干或湿热浪)的合成分析显示,强烈干热浪受到中国北部反气旋环流的影响,并伴随西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海表温度的异常升高(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频繁干热浪与西北太平洋加强的副热带高压及其引起的下沉气流相关。强烈和频繁的湿热浪伴随相似的大气环流型:高纬度低层大气出现加强的鄂霍次克高压;高层大气对应出现环球...
科学网—多尺度解码让天有“可”测风云
结合不同地区的能量分析结果,团队深入挖掘了这些地区“背后的故事”。“根据数据可以推测,哈萨克斯坦北部发生极端降水事件可能是由于动能在不同纬度间传输导致,而其南疆地区则可能归因于不同尺度上的位能传输模式相互作用以及对流层上层的正压不稳定性等综合因素……这些结果都印证了一个事实,即中亚地区不同地方的极端...
多尺度解码让天有“可”测风云—新闻—科学网
“根据数据可以推测,哈萨克斯坦北部发生极端降水事件可能是动能在不同纬度间传输导致的,而其南疆地区则可能是不同尺度上的位能传输模式相互作用以及对流层上层的正压不稳定性等综合因素产生……这些结果都印证一个事实,即中亚地区不同地方的极端降水事件是由不同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雷弘佳表示。
【气温地理】 关于气温的知识点总结,气温的分布及判读技巧
规律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C;在平流层中,整体上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规律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受太阳辐射影响②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南半球海洋面积大...
人为气溶胶强迫对青藏高原湿化起主导作用——规划减排路径需综合...
近年来,青藏高原上游地区气溶胶减少导致异常升温,而其下游气溶胶增多导致异常冷却。上下游地区的这种差异一方面导致了对流层上层向东传递的异常罗斯贝波列,减弱高原东部的西风气流和水汽输出;另一方面高原东部中纬度大气形成向南的异常温度梯度,加剧西风急流减弱,并进一步造成东侧水汽输出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