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又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不违背太祖皇帝不许再立丞相遗志的前提下,明成祖朱棣直接提拔杨士奇等七人入职内阁,参与政务,内阁制度正式形成。虽然有内阁之名,但此时的内阁学士仍然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并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六部也无需向内阁汇报工作,而是直接向皇帝报告。明朝中期:票拟制度形成,内阁制度定型仁宗时期,内阁大学士的地位大大...
清朝选举:袁世凯当选内阁总理,黄兴获得选票
到了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十年后实行立宪”。各省的请愿活动不断迫使清政府将预备立宪期限缩短为五年,并在国会成立之前设立责任内阁。1911年,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实行责任内阁制度,但内阁成员中皇族过多,遭到当时人们的讥讽,称为“皇族内阁”,引发了立宪派的不满和失望。二、滦州兵谏1911...
末代帝国的离奇终结:清朝的最后三年
宣统元年末(1910年1月),各省立宪派向清政府请愿,“希望在一年内召开国会”,让清政府的君主立宪名副其实。载沣对此置若罔闻。袁世凯离开后,北洋军无领导,此刻正是朝廷收回兵权的最佳时机。他不顾反对,在立宪初见成效之际,为自己加官进爵。他以皇帝的名义任命自己为“大清帝国陆海军大元帅”,规定在宣统皇帝...
清朝灭亡的始作俑者!竟然不是溥仪
相传当时载沣一度把北洋军阀袁世凯排挤到赋闲在家,而袁世凯给奕劻送了二百万两银子,就换来了奕劻在内阁力排众议重新启用袁世凯,在政治上为袁世凯提供了支持。袁世凯后面地位之所以越来越高,和奕劻有直接关系。奕劻在载沣执政后联合贵族强行让溥仪交出权力,一手摧毁了大清控制权,身为皇室成员,奕劻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叛国...
清朝“正一品”官员享受什么待遇?俸禄又是多少?你知道吗?
虽然金钱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的欲望和动力,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的要求,真正的廉洁是源自内心的坚定信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信息来源:李振军,刘慧鑫.从清代档案编研开发中看清朝官员考核制度的演变[J].档案天地,2022(10):12-16...
刘文鹏:论清代历史地位
清朝在中央权力机构设置上,一方面仿效明制,建立内阁、六部,承担一部分国家事务的决策与执行;另一方面保留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负责重要军政事务的决策,从清初到雍正八年(1730年),两套系统并行不悖(www.e993.com)2024年11月29日。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内阁制度,设内阁大学士掌票拟之权,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并明确赋予内阁作为中枢机构的制度化地位。但与此同时...
张一弛评《化家为国》︱清代内务府“外朝化”的复杂面相
《化家为国:清代中期内务府的官僚体制》,黄丽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472页,88.00元清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架构单元是“衙门”,例如《大清会典》的组织体例便是将国家大政分解为归口不同衙门的各项事宜,然后分门别类,按照不同衙门的排列顺序介绍国家行政的基本规章制度。这一认知框架也影响了清代政治制度史...
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但他同样迷信权力、贪恋权力 | 专访林乾
张居正的悲剧在于:他一方面以身许国,“以身为蓐荐”,勇敢承担其振衰除弊的责任,另一方面,自废除丞相制度以后,内阁大臣的权力被限定在顾问范围内,只有在皇权处于缺失或半缺失的背景下,内阁首辅的权力才会被放大。换言之,张居正在万历前十年所实行的,并非是内阁首辅的权力,而是代行皇帝的权力。对此,他在面对门生...
《辨色视朝》 重识清朝的政务制度
新旧体制交替之中,君主、御前会议、内阁与议会之间权责的分配与归属,正是这一制度变革所遭遇的关键性难题之一。1910年,面对军机处与自诩为议会的资政院之间权责的交锋,而皇帝却以“该部议奏”的旧时上谕的模式进行批示,并最终催生出1911年第一次责任内阁的成立,正集中体现了晚清改革中所面临的微妙而复杂的困境。
民国档案︱辛亥革命后日本舆论界对中国共和制度的关注与讨论
他认为君主制与共和制的主要区别在于人民对于政治的参与度,既然清政府在推行代议制政治上有所计划,那么实行共和制的中华民国更应完善议会制度。另外,副岛义一和寺尾亨都认为中国更适合总统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他们指出在美国总统选举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政治事件,但中国人还没有像美国人那样正确理解选举,因此“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