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故而别致其新——透过秦朝司法制度探寻中华法治文明的演进
此外,断肢残体的斩左右趾也被劳役刑取代,这些都可看作古代徒刑制度的逐渐文明化。财产刑分为赀刑与赎刑。赀刑又称罚赀,指犯罪后被判处缴纳一定数量的罚金或劳役,其本身就是一种刑罚。赎刑指依照法律规定,犯罪人可缴纳一定数量的金钱,或服一定期限的劳役而减免其死罪或肉刑。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的记载看,秦朝已初...
推故而别致其新
财产刑分为赀刑与赎刑。赀刑又称罚赀,指犯罪后被判处缴纳一定数量的罚金或劳役,其本身就是一种刑罚。赎刑指依照法律规定,犯罪人可缴纳一定数量的金钱,或服一定期限的劳役而减免其死罪或肉刑。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的记载看,秦朝已初步形成一套较完整的赎刑制度,从死刑到肉刑、劳役刑皆可用赎。既可用金钱赎,无钱者...
中国古代儿童福利的理念与实践研究(上)
中国古代社会,未成年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定责任享有减免刑罚的权利。早在《周礼·秋官·司寇》中就规定了“三赦之法”,即“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礼记·曲礼上》中记载:“八十九十曰毫;七年曰悼。悼与毫虽有罪,不加刑焉。”《管子·霸形》中齐桓公提出...
《法律文化研究:中华法系司法案例专题》主编导读
汉代将儒家尊老怜幼的道德原则法律化,惠帝时下诏:“民年七十岁以上十岁以下有罪当刑者,皆完之。”唐代将这一制度具体化:“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唐律疏议·名例》)该部分共有...
八议制度是“刑不上大夫”的具体表现,其影响极为深远
“八议”遵循“大罪必议,小罪必赦”的原则。属于“八议之人”犯大罪即死罪,地方官无权处置必须将案件上报朝廷,由大臣审议并由皇帝亲自裁决,决定是否减免刑罚。犯小罪即流放以下的罪刑都罪减一等。重罪十条八议制度是以礼法为依据建立起的贵族特权,但如果挑战了封建统治和礼法制度八议也不会维护。因此在八议...
“不同其利而公其心”:从提刑官管理职田看宋朝廉政制度的调节
宋朝政府本着“不同其利而公其心”的考虑取消了提刑官的职田,从仁宗时期就“未尝给以圭租”,再利用这一原有的地方监司来监督、管理地方职田,对偏差的廉政制度做了巧妙的调节(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宋代提刑官在地方职田管理中参与到了职田丈量、分配、租种、收入再分配、封桩、政策修改等众多环节,发挥了重要的监管职能,在促进两...
法硕指导: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战国法律制度:一、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一)一断于法:在治国的方针策略上,法家主张“一断于法”,将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二)刑无等级:在法律适用上,法家主张制定并执行相对公正、平等的法律,在保障国家和君主利益的基础上,平等地适用法律,使全社会都在法律的约束下生活,无论贵贱一律平等,即所谓“...
“存留养亲”制度:死刑犯可以暂缓执行,回家侍奉父母享天伦之乐
“存留养亲”减免刑罚制度的伦理价值所在“存留养亲”制度的本质目的并不是减轻罪犯的刑事责任,无视罪犯的危害性,而是为了维护稳固的家庭伦理关系,在以家庭为主要社会构成单元的古代,侍奉父母是家庭最主要的职责所在。特别是古代的法制深受儒家学说和伦理纲常的影响,维护“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有立法的需求,亲亲、...
古代真像古装剧里那样可以“十步杀一人,事拂衣去”而没人管吗?
但是这通常也只限于唐朝之前的朝代,因为自进入宋朝之后,儒家礼法约束力越来越强,司法制度日趋完善,即便是贵族阶层打杀奴仆,赔偿给被害者家属的钱款到位,也需要被司法追究,虽然被减免死刑,但也会受到惩罚。这就是少一个人口就意味着国家损失了一个生产力,古代很重视人口发展,毕竟在古代人口就是生产力,因此这也倒逼...
中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史
9、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定都咸阳。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1)政治: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