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封建制度的自救
5、改革法律。学习西方法律制度,并参照本国国情,颁行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如《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等,以及《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三个总结性的法律,虽因辛亥革命爆发未经颁布实施,但是它们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中国法律的现代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古代“正当防卫”的制度化过程
我国古代刑法没有“正当防卫”这一名词,直至清末制定的《大清新刑律》才对阻却违法理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行为有了明文规定,但无此名词不等于无此制度。追溯历史,我国古代对正当防卫的认识经历了由“私相复仇”到“排除犯罪”,再由“排除犯罪”到“紧急处置”以及“阻却刑罚”的制度化过程。由此可见,古代“正...
罪行未定先宽宥,社会和谐秩序良:论宋代保辜制度
根据保辜制度,加害人如果在伤害发生后,能够及时认罪并主动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可以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这一制度还适用于斗殴、盗窃等案件。在斗殴案件中,如果双方在争斗中受伤,加害人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受害人赔偿医疗费用。如果加害人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了医疗费用,可以减轻其刑事责任;如果未支付,则可能会被判处更重...
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清末修律,“参酌古今、博辑中外”,汲取西方法律制度与法治观念,相继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大清新刑律》等成文法典,虽有其阶级局限性,但其背后的正反张力开启了中国法治的近代化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以开放的胸怀映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这是对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血脉的形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第二十条”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基因
政府的《中华民国刑法》规定:“对于现在不法之侵害,而出于防卫自己或他人权利之行为,不罚;但防卫行为过当者,得减轻或免除其刑。”刑法第20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中国法律史研究范式之比较
家族制度为核心,亲属继承等事亦附见之”,这表明他承认中国传统法制之中存在可以和政事、刑事相区分表达的民事法律规范,并以家族制度为本,在各论中详述了婚姻制度、田土制度和食货制度,以此为据论证古代法制虽向以刑事占主要部分,但却实为“礼刑合一”之局:礼治以家族制度为主要维系,并延伸至具体的民事法律制度之...
“第二十条”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基因
政府的《中华民国刑法》规定:“对于现在不法之侵害,而出于防卫自己或他人权利之行为,不罚;但防卫行为过当者,得减轻或免除其刑。”刑法第20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社会治理资源
梳理、总结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可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厚重而持久的文化支撑。中国古代逐步探索形成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及其积淀的智慧与经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资源的重要内容。
古代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制
宋代沿袭了《唐律疏议》中的规定,《大明律》沿用了唐宋的收赎制度。同时,元明两代也延续了唐代审查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总体而言,古代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在唐代之前略有差异,在唐代之后基本固定并沿用至清末,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和延续性。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体现了中华法系的经验与智慧,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
全国律师宣传日:一文读懂中国律师百年历程(1906-2024)
9月25日是全国律师宣传日,在这一特殊时刻,浩略律所将1906年至今,对中国律师制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法律、法规、规章等罗列如下,以期社会更了解中国律师制度和中国律师。1906年~1949年清末与民国的律师法规1906年3月,沈家本、伍廷芳奉旨修订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完成。《草案》共5章260条,具体有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