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大地》:书写牧区巨变的抒情史诗
作者生活积累丰沛,对神祇、人、牲畜和山川草木一往情深,通篇以诗意咏叹的笔法,讲述以汉族干部强巴、藏族头人角巴两个家庭为主的人物群像的性格与命运,既直面冲突、匮乏、艰辛、疾病与死亡,更倾心于仁爱、怜悯、和解、互助与富足,仰赖厚德载物,相信功不唐捐,憧憬美好未来,在万物充盈的时代发现、守护、颂扬日益稀缺的...
【文史英华】三苏文艺创作解读(一)‖翟晓楠
大多数人在小学就读过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自身处在庐山之中。现在,不少人将诗中之理解释为所处位置...
诗咏田园 | 题西林壁
诗咏田园|题西林壁题西林壁作者: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江西庐山风景区含鄱口秋景(2012年11月19日摄)。新华社发傅建斌摄赏析:这首诗是苏轼从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诗僧道潜同游庐山时所作。作者以亲眼所见的庐山之景...
10大经典宋诗排行榜,苏轼的《题西林壁》仅列第四,前三都是极品
第4名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很经典的哲理诗,寓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善于思考,登山时想到这一层道理,就用形象生动的诗句表达出来,富有哲理和诗意,景、理、趣俱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比喻太...
诗风词韵 ●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各不同:各不相同。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唐诗、宋诗各一首千古佳作,28字里有11个字相同,格局却高下立判
苏轼《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是宋诗,它重在表现理趣,以深刻取胜。唐诗丰腴,是因为它的情感已包含在景物之中,无需絮絮说明。宋诗瘦劲,是因为它竭力要表明一个道理,景物只为说明道理而举证,不再具有生动的形象。因此有人说,读唐诗余香满口...
148句脍炙人口古诗文,背完立即让你提升一个境界!
——宋·苏轼《题西林壁》13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13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13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13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13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部编语文4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解读
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在活动中体验“美丽中国”
二是完成“美丽中国”四大篇章宣传页,从山川地理、历史文物、名人文化、风俗美食等维度手绘中国地图。在学生学习制作宣传页的过程中,教师融入大量学科教学目标。比如,通过《题西林壁》《凉州词》等诗歌中对山川、边塞的描写,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壮阔之美;通过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等故事...
古诗词教学的三重育人价值
三是哲思之美,中国古代优秀的诗人词人,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他们诗词意境之中,还有一层睿智的哲思弥漫其间。例如四年级上册苏轼《题西林壁》,横侧、远近、高低,这是观察角度不同;真面目不等同此山中,这是视野格局所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引导学生虚心涵泳这样的诗词意境,可以亲近哲思,欣赏理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