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斑血流成像专题(20)丨脑缺血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监测肛温,使用反馈式加热垫维持小鼠体温在37℃±0.5℃之间。(2)小鼠仰卧于手术台上备皮碘伏消毒后,颈部正中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在左侧颈动脉三角区暴露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随后结扎左侧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occlusion,CCAO)。缝合颈部切口。(3)小鼠右侧卧位左侧面部及头部备皮消毒。沿左侧外眦与耳廓前连线...
脑声常谈:浅析小鼠昼夜节律紊乱建模与评估
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内部的一个24小时周期性生理过程,它调控了许多生理和行为活动,如睡眠觉醒周期、体温、激素分泌等。当昼夜节律发生紊乱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睡眠障碍、代谢紊乱、情绪障碍等。小鼠昼夜节律紊乱建模通常是为了研究生物钟(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睡眠障碍、以及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1、光照...
散斑血流成像专题(19)丨丨小鼠下肢缺血模型
小鼠麻醉后放在37℃恒温垫上保持体温,并去除下肢新生鼠毛,待小鼠循环呼吸平稳后仰卧固定于检测垫上,未手术左下肢为参照,计算右下肢相对血流灌注情况。检测完成后俯卧置于37℃恒温电热毯上保温30~60min至小鼠苏醒。一般体征与体重变化糖尿病下肢溃疡组和糖尿病组小鼠在造模成功后,能出现典型的“三高一低”糖尿病症状...
大小鼠转轮节律监测系统:准确追踪生物节律
未来的系统可能会集成更多生理信号采集模块(如体温、心率、脑电波等),实现多维度的生物节律监测。同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数据分析流程,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为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强大的工具支持。综上所述,大小鼠转轮节律监测系统以其优势,正逐步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为揭开生物节律的神秘...
肥胖症新靶点出现!节律紊乱诱发肥胖,竟是这个神经“作祟”!
昼夜节律是生物体适应日夜交替的一种基本机制,哺乳动物的主要生物钟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CN),该区域通过光照信号设定身体的24小时节律,并调控睡眠、体温、代谢和激素水平的日常波动。除了大脑,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肝脏)也具备独立的生物钟,能够响应进食-禁食等周期性变化。在正常情况下,视交叉上核与肝脏等...
动物模型构建与评估丨航天失重病理特征的小鼠模型
用PE管将5μl微量进样器与内导管露在外面的一端相连,并将含有1.5mmol/L甲醛的微量进样器固定于微量进样泵上,参数设置为10min内注射5μl,注射完后停留5min,使药物充分扩散(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缓慢拔出内导管,插入内芯。给药过程中注意维持小鼠体温,密切观察小鼠状态。每天给药1次,持续14d。造模结束后进行行为学评估。
科学家使用双光子显微镜在体监测小鼠视交叉上核Ca2+动态变化
小鼠经戊巴比妥钠(10mg/kg)腹腔麻醉后,注射丁丙诺啡(1mg/kg)用于止痛。通过测试小鼠反射来监测评估麻醉深度,必要情况下可少量补麻醉药。将小鼠置于加热垫上,加热垫温度维持在36℃,用小鼠无创血氧仪监测小鼠手术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包括体温、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将小鼠眼部涂上眼药膏保护眼睛,防止手术灯的强光刺激和...
厦门大学李博安教授、郭慧玲副教授团队发现调控棕色脂肪发育和...
棕色脂肪组织(Brownadiposetissue,BAT)富含大量线粒体,可以利用葡萄糖和脂质产生热量,对于哺乳动物的体温维持和能量消耗至关重要。具有较高棕色脂肪产热活性的小鼠表现出更高的能量消耗,从而具有抵抗体重增加的能力。在婴儿和成人中都存在具有产热功能的棕色脂肪组织。人类棕色脂肪组织的活性增加与体重减轻显著相关。因此...
散斑血流成像专题⑤丨应用场景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阀门,调整异氟烷值为3,氧气流量为300ml/min,约2-3分钟待小鼠停止自主活动后提示小鼠麻醉成功,手术操作均在实验动物安全柜中进行,将呼吸面罩连接动物吸入麻醉机气体管道,垫上反馈式加热装置,维持小鼠体温为(37±0.5)°C左右,调整动物吸入麻醉机异氟烷值为1.5,观察小鼠麻醉状态,可调整异氟烷流量大小直至小鼠麻醉状态...
我国科学家:低温环境下,小鼠寿命延长40%,人类能否适用?
实验结果显示,高温下小鼠比普通小鼠缩短了30%,而低温小鼠相较之下却延长了4%,目前论文刊登于《Nature》子刊。以实验数据来说,换算到人类身上,相当于平均年龄从77直接越过百岁大山。对此,实验第一作者John也兴奋地表示:实验结果为学界探究寿命的潜在因素,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但人人百岁的时代,真的靠“冻一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