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堂极简物理课》如果没有发现量子力学,就没有今天的电脑和智能...
量子力学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波尔发现原子核里面电子的能量和光能一样,不只是光子,其他微观粒子同样也是量子化的。波尔从理论上研究了最简单的原子——氢原子的内部结构,并且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这个模型和氢原子光谱观测数据高度吻合。在这个模型当中,一个电子在绕着一个氢原子核旋转,就像地球在绕着太阳旋转一样。
含金量最高的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或比你教授牛,绝非浪得虚名
原子结构研究:波尔利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将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与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有效结合,提出了著名的“波尔模型”。该模型中包括原子的定态假设及频率法则,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能级量子化和电子跃迁:波尔提出,简单的氢原子拥有固定的量子化能级。他认为电子只在跃迁到较低能级时才释放能量...
2025年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第6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氢原子光谱与波尔理论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3.核外电子排布4.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第7章化学键和分子、晶体构型1.经典共价键理论2.近代价键理论——VSEPR理论、分子轨道理论3.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4.分子间作用力5.金属键6.金属晶体7.离子...
神奇的数字137,物理学家称:它隐藏了基本粒子之间最深层次的联系
如果这个数字只出现在精细结构分裂光谱线的公式中,那它只是一个有趣的奇特现象,但是它无处不在。例如,当两个电子互相排斥时,它们之间的能量要比一个波长等于它们之间距离的光子的能量小137倍。而且,氢原子波尔模型基态电子的轨道速度比光速慢137倍,那个基态电子的能量比电子的静止质量能量小137的平方倍,这只是...
【物理学史】史上最全的物理学史总结,果断收藏!
64、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65、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66、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
电影《奥本海默》中出现的科学家
8、波尔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男,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硕士/博士,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
刚刚,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霍金的战友们!黑洞“吸纳”全部奖金
科学成就:19世纪末出现了关于电子和辐射的一系列研究,科学家们建立了不同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波尔根据量子理论提出了氢原子的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能量如果要发生改变,只能在不同定态间以跃迁的方式进行。电子会按照特定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当电子跃迁到低能级轨道时,就会激发出光子。波尔的理论解释了...
为什么有人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人才开挂的时代?
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丹麦文:NielsHenrikDavid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麦物理学家,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他还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超级有意思的分析化学年谱。。。
发现电解时,不同离子的移迁速度是不同的,否定了格罗杜斯各种离子等速移动的看法并称为离子的迁移数(德国:希托夫)。1854年:研究了氢加氯形成氯化氢的光化反应,发现氯化氢的生成正比于光强与曝光的时间,以及被吸收的光正比于化学变化的光化吸收定律并注意到光化学的诱导效应,提出碘量分析法(德国:本生)。
StartUp 的本质是什么
正如同波尔建立的量子力学,不但可以解释氢原子的光谱,也可以解释所有原子的光谱,只是其他原子的光谱较为复杂,不容易从表面看出来罢了。人们喜欢的并不是真相,而是热闹,所以竞争和厮杀会被抬高到足以埋没一切的位置。小说、电影和游戏中往往会有主角,而主角的经历就是所谓的主线剧情,通过主线,所有的人都会被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