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祥:绍圣初期新旧二党部分成员对新法的态度
绍圣初期新旧二党部分成员对新法的态度文|罗家祥至哲宗即位初,各项新法已经施行长达17年之久,在这段时间内,新法的利弊得失得到了社会实践的严格检验,新法推行的结果不仅对新党的政治主张、政治态度产生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对旧党许多成员的政治主张,政治态度产生了影响。从有案可稽的史料可以看出,除司马光等...
周裕锴 | 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
与王安石励精图治的改革思路相比,苏轼的政治态度倾向于保守,但其“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的基本思想,对于国家立足于制定长治久安的政策,而非追求短期的经济效应,颇具启示意义。苏轼主张考核官员的标准应将廉洁放在首位,他作《六事廉为本赋》,阐述《周礼》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的内涵。他自身则...
赏析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州之贬,对苏轼而言,不仅是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更是心灵上的巨大打击。然而,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之中,苏轼以他超凡脱俗的胸襟和才华横溢的文笔,创作出了包括《黄州寒食帖》在内的众多不朽之作,展现了他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寒食节,古时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日,禁火冷食,以此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
专访|艾朗诺:我们不应该只看重苏轼诗词的文学价值
澎湃新闻:您在书中分析苏轼的贤良进卷时,可以看出苏轼在政治谋略的判断方面是非常果敢的,比如他认为乐毅最后希望以怀柔的方式完成征服即墨与莒,是错误地将“仁义”王道派作了小用。但他在涉及私人情感的诗作中却又非常敏感和细腻。那么这种反差是他性格中的矛盾吗?还是更能说明苏轼内心的复杂?艾朗诺:我宁愿说...
赵冬梅: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的转变
宋朝的经济重心在东南六路,政治重心在北方。顺着运河,东南物资源源北上。按照当时的制度,各地供应中央物资的种类和数额都是固定的,三司只管收,地方只管送,毫无灵活性,碰上大丰收、价格便宜也不敢多送;赶上歉收、绝收,却要从外地高价买进再转送开封。如此一来,老百姓吃亏,政府也不占便宜,白白把大把的银子送给...
【理财狮talk秀】李白、杜甫、苏轼你最想跟谁做朋友?
这么看来,苏轼确实有着极强的“认知重塑”能力,别人担心他流放岭南,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其实我们在做基金投资的时候,苏轼这种“认知重塑”的能力也是值得借鉴的。当我们保持积极且理解的态度,即使面对市场的波动和风险时,让自己保持冷静,或许还能从中看到机遇,从而做出更加有效的决策。
王安石的最后时刻:宿敌苏轼、司马光做了什么丨新知
苏轼的这种文章的态度其实是学欧阳修,欧阳修的施政建议是以“人情”为旨归,讲究因地制宜。但王安石不是如此,王安石讲究“不近人情”“守之以要”,他对于所谓“人情”非常不屑,他要的是钉是钉铆是铆,我的主张不管到哪里,都必须统一执行,一点也不能更改。王安石这种执拗的态度被时人讽刺为“拗相公”,当时厌恶王安石...
苏轼最孤独的6首诗,却慰藉了无数失意的灵魂
而苏轼尤甚。自苏轼入仕以来,政治上一直得不到当权者的认可。“乌台诗案”以后,他更是被朋友疏远,被朝廷遗弃,彻底成了一个孤独失意的灵魂。然而,他却在最悲惨的境遇里,活出了生命的至高境界。这六首苏轼孤独时写下的诗词,藏着治愈迷茫最好的解药。
苏轼诗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趣味
苏轼是生活在北宋时代具体历史情境中活生生的人,他走上仕途之后,人生经历基本上与熙宁变法以及由此引发的持续而激烈的新旧党争相重叠。这是解读苏轼诗歌的一个重要背景。另外,苏轼融会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这也是我们解读苏轼诗歌时必须加以留意的。再有就是苏轼丰富的日常生活和朋友交往...
苏轼15首宋诗:洞悉一生为人处世的哲学,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
苏轼通过比喻鸿雁无固定居所的生活状态,寓言式地向弟弟传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无论历经多少风雨沧桑,作为兄长的他始终坚韧不屈,笑对人生。随后,他又提及曾在某个深夜投宿寺庙并题诗的情景,如今那诗句已随着时间消逝,借此进一步表达了他深邃的人生态度:即使身处颠沛流离之中,也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因为相对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