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水中活化石” 500多尾中华鲟在浙实现海水驯化
“这些中华鲟到这里的第一天,我们的养殖池放的还是淡水,循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增加其中的海水比例,直至完全替换成海水。”马建忠告诉记者,这样做的好处是,新来的中华鲟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了更好模拟海洋环境,他们要还要分阶段、分梯度对盐度进行升高,并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还要对水温进行检测。开展海水驯化,...
这是一场保护与灭绝的赛跑 500多尾“水中活化石”中华鲟在洞头...
“这些中华鲟到这里的第一天,我们的养殖池放的还是淡水,循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增加其中的海水比例,直至完全替换成海水。”马建忠告诉记者,这样做的好处是,新来的中华鲟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了更好模拟海洋环境,他们要还要分阶段、分梯度对盐度进行升高,并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还要对水温进行检测。至于它们在这里伙食如何?
三峡集团首批佩戴卫星标记的放流中华鲟入海
佩戴了卫星标记的中华鲟共16尾,其体长都超过1.5米,重量都超过50公斤,年龄均在10岁以上。据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工程师朱佳志介绍,这种卫星标记利用自动熔断技术,能根据提前设定好的时间自动脱落浮出水面,链接卫星,并通过卫星发回中华鲟洄游路径水温、盐度及轨迹信息。科研人员据此获取中华鲟在海洋中的分布范围、迁移...
湖北宜昌放流中华鲟抵达长江口 历经5省市1800公里旅程
本次放流有30尾亚成体中华鲟佩戴了声呐标记,用于追踪放流中华鲟降河洄游至海洋的情况,有13尾体型较大的中华鲟身上新增了卫星标记,可以自动记录中华鲟活动轨迹、水温、盐度等数据,实现对中华鲟从产卵地到入海口的追踪。图为科研人员在给待放流的中华鲟打上声呐标。新华网发李茂华摄“近年来新技术的应用,大大...
中华鲟、刀鱼、中华绒螯蟹之后,我国首次放流鳗鲡亲体,释放了啥信号?
pat卫星通讯标志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标志跟踪技术,通过标志内置感应器测定并存储被标志动物洄游路线上的三维空间数据,以及水温、盐度、水深等环境因子数据,然后通过卫星接收基础数据资料,揭示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这次放流将有效增殖天然水域的鳗鲡繁殖群体数量,恢复鳗苗资源,通过标志跟踪技术查明鳗鲡成鳗下海产卵的洄游...
大自然巡礼|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
中华鲟保护区主要受长江径流、潮汐和风暴潮控制,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多年平均潮差2.43~3.08m,最大涨潮差4.62m,最大落潮差4.85m,水深5m以内,年均水温17.01~17.4℃,8月最高,平均水温5.6~6.7℃,波浪以风浪为主,涌浪次之(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水体营养物质丰富,水质良好,pH值6.57~8.38,盐度0.535%~1.179%,...
2020尾中华鲟放归长江 首次采用卫星标记追踪监测
同时,除了沿用以往的体外T型标记、PIT标记和体内植入声呐标记外,部分中华鲟子二代还率先采用卫星标记技术,该标记悬挂于中华鲟体表,放流一段时间后脱落,可链接卫星并发回洄游路径水温、盐度及轨迹信息。同期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副所长杨元金放流结束以后,我们会持续一个月左右(时间),对放流中华鲟从宜昌...
首次采用卫星追踪 千尾中华鲟下月路过南京
今年放流的中华鲟子二代率先采用了卫星标记技术,这可是弹射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的有机结合,卫星标记悬挂于中华鲟体表,分别设置在放流后70天、90天、120天和150天脱落,标记脱落后自动浮出水面,衔接卫星并发回洄游路径水温、盐度及轨迹信息。“如果卫星标记监测的数据能够按计划回收,意味着人类将首次初步获取中华鲟海洋...
我们为什么要大规模放归中华鲟
卫星标记悬挂于中华鲟体表,分别设置在放流后70天、90天、120天和150天后脱落。标记脱落后自动浮出水面,链接卫星并发回洄游路径水温、盐度及轨迹信息。此项监测数据如果能够按计划回收,意味着人类将首次获取中华鲟海洋生活情况的初步信息,对揭示中华鲟洄游习性与环境的相关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标志着中华鲟研究“由...
3000余尾中华鲟的长江生死考
一些专家指出,中华鲟连续两年未产卵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上升,因为中华鲟产卵需要低于20度的水温,长江上大坝的滞温效应,导致了大坝下游秋冬季节水温的上升,有数据显示,从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近些年,长江秋冬季水温平均升高了2-6度。但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所以具体原因尚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