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与民俗展500余件农具为农耕文化留下珍贵宝库
何信芳退休前是石家庄公交公司的一名职工,2008年退居二线之后,他便开始收藏农具。2009年,在石家庄市旧村改造之际,在村里的废品收购站,何信芳看到旧村拆迁时,许多村民把家中存放多年的破旧家具、农具都扔到了废品站,感到很可惜。“当时看到一辆大驾车就剩下有着四米长的车辕,就在赵陵铺的废品站里孤零零地靠...
传统农具见证农耕文明发展历程
何信芳退休前是石家庄公交公司的一名职工,2008年退居二线之后,他便开始收藏农具。2009年,在石家庄市旧村改造之际,在村里的废品收购站,何信芳看到旧村拆迁时,许多村民把家中存放多年的破旧家具、农具都扔到了废品站,感到很可惜。“当时看到一辆大驾车就剩下有着四米长的车辕,就在赵陵铺的废品站里孤零零地靠着墙...
海南周刊 | 收藏者林尤亮:老物件忆旧时光
老宅院保留的一些老物件,由于无人赏识,在搬家过程中总避免不了被抛弃。“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格外留意,一旦周围有搬家消息,就会主动上门。”林尤亮也从一开始混迹于各个旧货市场,到深入乡村,再到拆迁一线,大浪淘沙似的寻找旧物。后来,林尤亮的收藏品不再局限于国内的民俗老物件,还涉猎国外的老物件。十余年里,...
乡土中国”纪实摄影展收藏作品-陈靓珂《老手艺》
尽管现在木工活越来越少了,老人也不以此手艺谋生了,而主要是用来为村里乡亲服务。老铁匠2013年5月30日,拍摄于江西省永新县文竹镇文竹村周二俚铁匠铺。这些年,机械种田逐渐取代了人力劳动,传统农具慢慢消失在记忆中,周老的生意也大不如前。幸而这偏僻的山村人少地少,不适合机械生产,为传统农具留下最后的舞台。
偃师区75岁老人收藏1800多件老物件建乡村文化馆
为此,他花了几乎所有的积蓄,在偃师区首阳山街道韩旗村建了这座“土得掉渣”的汉魏古城乡村文化馆。之所以说“土”,是因为文化馆里展示的都是马车、农具、水利工具等与农耕生活有关的700多种1800多件老物件,有的老物件上还有当年的泥土和使用痕迹,非常接地气。这里的每一件老物件,都承载着一个故事,见证着时代...
“强国复兴有我”——365百姓故事汇 乡村里的收藏家
“秦皇岛+”新闻客户端消息(记者:李楠整理)“我的藏品足足有上千件,在村里开个博物馆都不成问题!”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镇土门子村李献珍自豪地说道(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李献珍从高中时期便酷爱收藏,这个习惯至今已经保持了几十年。在他家里有一偏房,里面陈列着李献珍收藏的各类“宝贝”。随着锈迹斑斑的铁门被慢慢推开,就像打开了...
河北一65岁老人痴迷农耕文化 收藏300余件旧农具
3月13日,河北石家庄65岁的老人何信芳痴迷“农耕文化”,十年来收集300余件旧农具,其中大部分正在该市博物馆展出。在博物馆内,犁、耧、锄、耙、钝、辘轳、独轮车等各种老物件让人目不暇接。图为“百岁”立井水车。中新社记者翟羽佳摄
广西靖西农民收藏老农具 还原时代记忆
解说在广西百色市靖西市同德乡,58岁的蒙瑞青建正打理着他收藏的老农具,老房内,由竹木制成的铲子、背篓、斗笠、榨糖机和榨油机等农具,将小楼塞得满满当当,过道仅容一人通行。蒙瑞青孩童和青年时期,因缺少铁,只能和父母使用竹木制成农具劳作,包括用的铲子,也仅有一点铁包在铲头边上。蒙瑞青对记者说,他现在...
收藏旧农具
收藏旧农具■几十年前人们用过的马灯■磨盘纸筐(把纸用水泡了后,用纸泥做的筐,用来放米面等粮食)、马灯、耧(播种用的工具)、捞床(压面条用的工具)、煤油灯、磨盘、捶板石(洗衣服用的工具)、拾粪筐、对臼(把粮食捣碎的工具)等,这些物件像一个时代一样已离我们远去。如今的年轻人又有谁见过?也许只是...
农民企业家农耕情结深厚 20年收藏数万件农具
如今,华阳街道的长江街在张朝根的协助下已被打造成“农耕一条街”,在这条长约100米的街道上挂满了一百多种农耕器具。人们路过这里时都会忍不住驻足观看,或许就在大家抬头一看的一瞬间,就能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农耕文化,这便是张朝根做农具收藏的初心。“池鱼思故渊,羁鸟恋旧林。”现在的时代大量使用着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