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群:读道教《清静经》,寻玄门修行路
鉴于世人往往总是沉迷在欲望和诱惑中,《清静经》中便为众人求清静提出了一个渐进的层次:首先,要知人之心神本好清静,修行必是要下一番澄心遣欲的功夫。经文中写道:“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这番话将人们之所以不得清静的原因说得透彻,反观之...
什么样的人适合修道
淡泊名利之人往往能够在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安宁,即使身处纷扰中也能不为所动。这样的性格与道家提倡的“无欲则刚”理念不谋而合。道家经典《清静经》讲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清静、内敛的性情有助于修道者在修行中专注于自身的心灵净化,不被外界的名利、欲望所扰,达到“内心无尘,外界无物”的境界。
《龙门心法》第十章 密行修真 白话译文
然而,修行的方法本身也有真假之分。正如《金刚经》所言:“一切依靠特定条件而存在的法,就像梦、幻、泡影、露水和闪电一样,瞬息即逝,应当这样看待它们。”《清静经》也提醒我们:“众生之所以不能领悟真正的道,是因为心中存有妄念。”任何有形之物都会经历生成、维持、衰败、消失的过程,所有依赖于具体行动的法门,...
《龙门心法》第十二章 立志发愿 白话译文
他们的行为,因此而显得非凡,轰轰烈烈,智慧之剑横于肩上,犹如电闪雷鸣;威严显赫,戒律之刀贴近颈项,眼神如雷霆万钧,令外道心生畏惧,纷纷远避;邪魔胆战心惊,无不愿意归顺。他们能登上九品莲台,直抵法王的宝座。他们的话语,如清静法音,使所有听到的人都受到净化;他们的身体散发出梵音妙香,所有见到的人都得到解脱,无...
姜群:何为“皈依三宝”——入道之起点介绍
(一)道宝。“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待天尊,永脱轮回。”此即要求信仰道教者以“身”皈依于“太上无极大道”。《清静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常养万物。”道之造化,自然而然;道之力量,无穷无尽;道之至尊,生成一切。……这就告诉我们,道教所信仰的“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
天书对联见过吗?看太上老君作十四字养生诀
上联的〔身宝〕字喻阴阳交会之理,而〔人道寸〕字则是教人修炼时要顺乎人身阴阳之道,使人常处於无邪思、无妄为的清静状态(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可是一般人都因世俗影响,心神躁动,胡思妄为,精神昏瞶不清,四肢忙於非为,气血循环不轨,阴阳失去调和,心神离生理自然之道。故此字教人要清静心神,革除邪思妄为,循道而行,返朴归真。
《一人之下》如何体现道教文化,从剧情看细节,深度解析文化背景
因此道教就有了诸多的修炼之法:炼丹、吐纳、胎息、房中、辟谷、诵经、服符、按摩、导引等。冯宝宝的长生不老设定也正是历年历代道教所追求的极致,也就是所谓的得道。除此之外,王也道长奉劝张楚岚放弃查询真相时所提及“真常应物,真常德性,常应常静,常清净矣”一句《清静经》正是修行诵经的体现。
《禅道秘引》一部
禅修与道禅道始于上古,经伏羲、炎黄尧舜禹诸帝,至彭祖、老子、庄子,形成一套中国独特的道家思想行为体系,是个人通过学道、悟道、修道与证道相结合的修行过程,达到与道合真、大觉大悟、延年增寿的功效。这可能是禅修的奥秘。道家经典《黄帝内经》、《道德经》、《南华真经》、《常清静经》等。《黄帝内经》...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何以得曾仕强教授思想之神髓
《大学》告诉我们,“止定静安虑得”;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清静经》中有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个人静一时很容易,但长久的静,很难。把这个基础打牢,学习《易经》自然会事半功倍,否则如面墙而立,一步不得进。
修心| 致虚极,守静笃—武汉长春观|学道|道法|自心|修道者|武汉市|...
太上道祖在《道德经》中强调“致虚守静”才是“归根复命”的根本,正是点出了“明道”在“修心”的玄奥。萧天石先生曾说:“虚极静笃,系心学与性学之本,为作圣功夫,亦为神化功夫”。关于“修心以明道”的具体行持,南华真人在《庄子·人间世》中提出“心斋”的修道方法进行了阐述。他说:“若一志,无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