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设4个经济特区,如今只剩深圳,其他3个为啥不“特”了?
厦门作为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其发展历程也充满了曲折。作为一座海岛城市,厦门在特区建设初期面临着诸多挑战。第一就是面积和人口的限制。80年代初期的厦门只是一座小岛,可供建设的土地有限,人口也不到100万。这种客观条件限制了厦门吸引大型企业和项目的能力。再就是是交通不便的问题。直到1993年,厦门的第一条出省铁路...
文明之城、共商共建共享 厦门积极探索现代化治理新路,让城市更有...
厦门是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社会发展要比其他地方先走一步、先探一程。新中国成立75年来,厦门基层党建积极探索符合厦门现代化建设特点和规律的新路径,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认识,通过打造一张张名片,进一步将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治理优势,使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文字实录-厦门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我局围绕会展业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目标,大胆探索实践,充分发挥我市“两高”优势,高标准建设“中国会展典范城市”“国际会展名城”,创制性地推出了《厦门经济特区会展业促进条例》,对我市会展业优化营商环境、赋能行业发展、加强服务保障、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会展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规划设计...
理解城市|厦门,勇立潮头的改革之城
改革开放之初,厦门被设为经济特区,与其“大厦之门”的区位不谋而合。毗邻我国台湾地区,地处开放前沿,闽南文化与海洋文化交融而生,为厦门带来非同一般的先行优势。40多年过去,厦门经济总量从不足10亿元飙升到8000亿元之上,成为下一个万亿GDP城市的有力竞争者;外贸进出口总额从不足1亿美元跃升到9470亿元,位列...
三十多年拍摄上万张厦门图片影像……他以城市为模特,留下城市记忆
按赵建军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爱凑热闹的人”,在厦门,哪里有重大事件或者节庆,哪里就有他背着相机的身影。1995年,厦门经济特区进入建设发展的快车道,赵建军凭借敏锐嗅觉,策划拍摄了《湖里工业区建设十五周年全貌图》,记录城市成长。在当时的条件下,制作长片需要多图拼接,还要避开高压电塔和电线,很长一段...
“失速”的厦门,怎么了? | 城市商业系列
与杭州一样,很多人提到厦门,都会说,这是一座网红城市(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不过,网红城市不仅要看“颜值”,还要看其经济实力,可厦门如今的“成绩”却羞于见人。2023年,厦门GDP为8066.49亿元,增速3.1%,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增速倒数行列;固定资产投资仅比上年增长0.5%,该增速也是近些年来最低。
厦门:先行先试,经济特区立法30载的精彩答卷
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地方性法规、贯穿法治实践,30年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运用法治手段精准解决城市文明领域突出难题,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国率先通过社会文明法规——《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将社会文明规范上升至地方性法规,缩短文明习惯养成时间,开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
以文化惠民 为城市添彩——福建厦门湖里区高质量建设现代公共文化...
40多年前,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就从这些老厂房中起步。40多年后,这片带有历史记忆的老工业园华丽转身,成为充满现代气息的文化园区。湖里区也从昔日的小渔村“逆袭”为厦门的城市“新客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全国创新百强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
厦门绘就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画卷
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是典型的海湾型城市。筼筜湖的污染问题,正是曾经摆在厦门面前的一道发展课题:是不是要以生态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发展与保护之间如何平衡?20世纪80年代初期,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拉开序幕,厦门城区在筼筜湖南北两岸快速发展,工业区和居住区成片开发,筼筜湖承受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37平方公里...
差距!五大经济特区GDP两极化,厦门稳居第二
厦门经济特区经过四十几年的发展,经济发展还是较为突出的,特别是厦门的名气并不低,在福建省内是名气最高的城市。人口方面,厦门市的人口总量为530.8万,且经济总量突破8000亿元大关,可以看出厦门的人均GDP水平相对较高,体现出厦门较高的经济发展效率和居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