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柱:黄河文化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
中华文明中的黄河文化,尤其是黄河中游文化更加凸显中华文明的“根”和“魂”,究其缘由在于黄河中游文化突出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百年考古揭示出的黄河中游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都反映出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黄河流域考古发现的百万年人类史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数以千计,其时代...
为什么说长江与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丨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这些文化发现与黄河流域的彩陶、人工驯化的粟黍、土结构建筑、青铜礼仪、甲骨文文字系统、大型都邑、儒家文化等,既有明显的不同,又互为补充。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重要诞生地,是先秦时代前后羌藏、巴蜀、滇黔、荆楚、湖湘、赣皖及吴越文化的核心区域所在,是秦统一中国的战略要地,是六朝文化...
段小强 刘笑梅: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伏羲文化溯源研究
从这一角度而言,伏羲文化发展、流传的地域轨迹与《中国史学入门》中顾颉刚先生的观点相一致:“黄河中下游一带地方,土质好,雨量好,气候好。所以,有的古老氏族部落从西边沿着黄河向东部发展,发展到了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这些地区”。伏羲氏族迁徙以及伏羲文化传播对周边地区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留有遗迹。例...
《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丨黄河“几字弯” 开启内蒙古文化之旅
在黄河“几字弯”的顶端,乌梁素海碧波荡漾,芦苇摇曳,飞鸟翔集。在美丽的内蒙古,还有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河套平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信马由缰的“中国马都”,丰富多样的蒙古族美食,在这里,黄河展现出灵动柔美的别样景致,如诗如画、生机盎然。正如解读嘉宾蒙曼所提到,“这意味着黄河同时滋养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
同衡学术 | 历史文化遗产协同保护的思考
一、协同保护的驱动力协同保护的驱动力具有复合性,与专业领域的认识与理念相关,与保护利用的标准相关,也与不同行业的发展阶段相关。1.求真——传统遗产领域本身发展趋势的深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业领域对于遗产的研究与认识不断深入,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得到很大拓展,从雅典宪章的单一纪...
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中华民族在世界诸民族中,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历史意识发育较早、绵延深厚,非常重视历史、重视文化,很早就有专门的史官、机构,有采风记俗、修史修志的传统(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春秋》《诗经》就是这样杰出的经典。人类早期都是象形文字,但沿用发展至今、最典型的是中国汉字,这极大地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传续。商人“有典有册”,近代出...
【理响中国】站在中华文明高度讲好黄河故事
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黄河文化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开启最早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新石器早期,黄河中游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文化,黄河下游的北辛文化;在新石器中期,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以及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在新...
蘇从哪里来|穿越“古国”“王朝”,走进江苏史前文化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认为,古国时代第二阶段,大约为距今5200—43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开始衰落,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社会分化进一步凸显,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加强。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山东的焦家遗址新发现了大汶口文化中期的城址,这是目前黄河下游最早的...
十年来文化领域“热词”的变化,反映了啥?
第一,对“国家目标与战略愿景”的热词指数分析。代表性关键词的选择兼顾了国家整体发展的目标战略与国家文化发展的目标战略,以“文化强国”作为公共“热词”,其下位“热词”为“民族复兴”“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社会”“新时代”“创新型国家”“文化建设”等,最终得出指数数据如表3所示。表3...
郑州发布国家森林城市发展规划!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化集群
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湿地植物,如莲、芡实、慈姑、菰、荸荠,以及具有观赏价值的湿地植物,如荷花、菖蒲、芦竹、香蒲、泽泻、芦苇,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发挥湿地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多样性的生态功能,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