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王安石的异同与相知犹如“春到江南花自开”
此后,苏轼辗转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知州,一方面写诗讽刺新法,一方面“因法以便民”。崔铭介绍,苏轼后期辗转在各个地方上任职,两人并没有直接的交往。但作为地方官,苏轼虽不赞成新法,但要落实新法,在落实过程中,他认为新法有可取之处,而从政治上来说,两人并不算朋友。亦友?文学相知人格相吸尽...
揭示苏轼走向豪放词的历程
在杭州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外任时代,这虽不能说是贬谪,却也是落寞失意的,他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就此结束了,也许是放逐的心境更有益于洞悉人生的真谛、开阔接纳新文体的胸怀,也许是宴饮酬唱活动自古就是新文体雅化的催化剂,此时此地,苏轼与词相遇了。
苏轼谪居海南诗文创作真善美研析:兼论其民族观的形成
当时的儋州生活非常艰苦,苏轼父子是因党争迫害踏上儋耳的,章惇因为苏轼字“子瞻”,而“瞻”与“儋”字形相近,因此把苏轼贬往遥远的儋州。当他踏上这片土地之后,看到了生活的艰苦、环境的恶劣、民风的不同,产生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曾给弟弟写诗云: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
苏东坡:灰暗的生活里,也能开出绚烂的花
苏轼的一生就是被贬的一生,因为上书谏言王安石新法中的弊病,先从京城贬到杭州,刚到杭州屁股还没坐热,又被贬到了密州。密州是个什么地方呢?就是一个偏远的小县城,贫苦就不谈了,还多灾多难。蝗灾、旱灾、水灾三兄弟轮着来密州,苏轼在密州开展了一轮轮抗蝗、抗旱、抗洪的救灾运动。艰苦的生活往往会磨掉...
苏轼在密州做了什么?看潍坊人编排出6场大型音乐情景剧
由于连年饥荒,百姓生活难以为继,密州陷入绝境的家庭忍痛弃婴,寄希望于被好心人收养,为孩子找到一条活路。苏轼下令州府官员到野外去捡拾弃婴,自己也“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几天时间,州府就收养了近40名弃婴。他把这些弃婴安排给没有子女的家庭抚养,州府按月发放粟米,从而挽救了不少生命。苏轼为官清廉...
北宋最著名的冤案,苏轼的乌台诗案是什么?
众所周知,北宋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苏东坡被贬黄州,遭受了人生道路上毁灭性的打击。当时的黄州还是欠发达地区,偏僻荒凉,苏东坡以犯官之身来到黄州,举目无亲,他蜗居在一个叫做定惠院的寺庙里,闭门不出,埋头睡觉,心情跌落到了冰点。那一段时间,他曾给一位叫李端叔的好友去信,叙述自己的生活状况...
人生如寄,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 | 东坡先生住在哪
苏轼对于国人生命灵性的启示,已经说得太多太多了。他的一生经历了“在朝——外任——贬居”的两次大循环,宦游四方,起起落落,足迹几乎遍步了大半个中国。从凤翔、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到黄州,到常州、颍州、扬州、定州,再到惠州、儋州,其间还有在汴京任职的数年。如此频繁辗转,我一直在想,他所到之处,住...
中国历史上的被贬达人:是运气背还是能力差?做官40年,被贬33年
于是,苏轼的命运就这样开始了漂泊和沉浮。他先是被贬往黄州做了缓刑役的小官,后来又流放到杭州、密州等地做地方长官。无论到哪里,他都立即着手改善民生,因而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不过,无论做到哪里,苏轼从未改掉直言不阿的老毛病。新党执政批评新党,旧党上台又批评旧党,终于把两股势力彻底得罪个遍。最后他甚至...
苏轼开篇就封神的一首词,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每一句更是写尽世事...
这也是苏轼此词被贴上“自有横槊气概,是英雄本色”的标签的原因了。从内容来看,上片重在写景,而结尾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凭吊古人,正是苏轼此次来到赤壁的原因之一。所以下片开头的五句,苏轼以周瑜的形象为出发点,描绘了指挥赤壁...
苏东坡留给现代人的疗愈方案
回望一千年前,苏轼一样经历了种种挫折,无论是乌台诗案身陷囹圄,还是被贬黄州踽踽独行,一波三折的人生故事并没有湮灭苏轼的精神高地,他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自洽方案”:“洗身洗心”的反思法、和古人对话、保持好奇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与朋友交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