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增效
一项面向苏州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开展的调研发现,大一学生主要呈现适应性的问题,包括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等,大二学生较多出现学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与情感问题,大三学生主要表现为生涯发展迷茫和焦虑,大四学生主要呈现升学与就业压力。在精准把握大学生各阶段心理健康发展诉求与愿望的前提下,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富有...
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阜新市妇女发展规划和阜新市儿童发展规划...
孕产妇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率2015年分别达到60%和50%,2020年分别达到80%和70%,感染艾滋病和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达到90%以上。6.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7.提高妇女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8.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困惑有哪些?该如何解决?| 细说心语
大学的学习方式更注重自主性和独立性,这与高中时期的紧密集体学习形成鲜明对比。由于缺乏及时的帮助和支持,新生在遇到困难时可能感到孤立无援,这种孤独感和无助感会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影响学习积极性和情绪状态。面对这些心理不适的表现,大学新生需要认识到,大学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如何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模...
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难点与突破策略
一是引导大学生正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人类对于疾病带来的苦难往往都会下意识地避而远之,抱有恐惧的情绪。在当代社会中,与疾病共存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疾病并非恐怖之物,而是生命向我们发出的警示。只有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宣传工作,才能使师生及家长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需求和所需要的社会心理服务有清晰认识...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难点与...
“祛”病耻感——提高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疾病的社会容认度病耻感(Stigma)是社会学概念,最初由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Goffman)在1963年提出。病耻感指的是个体在常规社会环境中,因自身的行为或言语与大多数人明显不同而体验到歧视时所产生的感受。病耻感涉及对个体的负面评价、排斥和歧视,这种歧视可能基于个体...
创新构建大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模式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健康教育相关的课题研究、项目申报,为健康教育提供学理支持,掌握健康教育的规律和重点难点,助力大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落实激励机制,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与教师评优评奖、职位晋升、职称评定等挂钩,激发教师参与大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的兴趣,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脆皮”大学生?没关系,这份指南说清楚了|健康总动员
学生们要正确看待感情,如果感情上出现问题,自己又无法解决时,可以求助父母、老师、朋友或者心理咨询师,避免出现羞涩、紧张甚至过激的行为,影响学习和生活。有部分同学找不到工作,甚至放弃找工作,这是什么现象?人们经常用“精英”来形容大学生,对大学生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就业...
科学调节 积极适应——化解新兵“心理适应不良”的四个关键步骤
心理适应不良是新兵入伍后较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指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出现的身心不适。轻度的适应不良是正常现象,随着对环境的熟悉和了解,适应不良反应会逐渐缓解和消失。但如果适应不良较为严重,且得不到科学调节,就可能发展成适应障碍,影响身心健康。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隋云川结合新兵常见的心...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三个特征
个人主义的极端化会让个体缺乏对他人及社会共同事业的关心和兴趣,消解社会团结,也会导致个人生活意义的丧失、道德视野的褪色、心理适应力下降等,不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心理适应调查”课题组2021年抽取5种办学层次10所高校5万余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积极心理品质上,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大学...
心理学家贺岭峰一席话,让人后背后凉,普通人家孩子别使劲卷学历
抗压力,适应力,同理心都很强的孩子,则会越来越吃香。心理学家贺岭峰有一个很犀利的说法。他说,AI会先干掉学霸。他的理由是:学霸能干的事,机器都能干,而且比学霸干得更好。学霸擅长考试,机器也能考,学霸能做题,机器也能做。他认为,在未来,学渣的生存空间会更大。这一点,我并不完全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