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离开官场,再次开启漫游生涯,所作诗篇已无豪迈,唯余孤独
李白在蒋华的导引下,各骑一马来到了山脚下的谢公亭。只见此亭前有荷池花池,后有竹子林,是一八角形建筑,五根红漆的石柱上罩之以琉璃瓦亭盖。正面悬有长方形牌匾。上书“谢公亭”三字。游历半日,太阳西斜。山顶上一阵云遮雾罩。鸟儿归林,村姑肩扛手提着新摘的茶叶,哼着歌儿分散开,从条条山路上回各自的家中。
为什么李白说:“对影成三人”?不是二人么?我+影子?
这样的几句话进一步写出了孤独的意境、情境和环境,给人一种深不见底的悲凉感,这种大孤独是别人无法感受也无法理解的。当时的李白,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感到官场的黑暗,政治的腐败,于是大约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写下这首诗。李白的孤独不是生活上的孤独,而是思想上、政治上的孤独,当时的唐王朝已经开始出现很多...
《长安三万里》的热映,让“诗仙”李白,再次成为“顶流”
长此以往,就算玄宗再爱李白的才华,也不能容忍他继续在朝堂之上。没过多久,李白就受不了官场的规矩,自信辞官离去,玄宗也并未挽留,只是赐给他很多黄金。就这样,李白拿着黄金,再次游历天下。安史之乱,卷入叛军如果不是安史之乱,李白的人生将会继续潇洒下去,可偏偏在一次游历的过程中,李白遇到了永王叛军。李...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考?他的才华有多高?一生的最爱是什么?
二是长相佳。魏颢的《李翰林集序用了16个字描写李白的相貌:“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而束带,风流蕴藉!”,这说明李白的眼睛如电一般犀利有神,张开嘴像猛虎一般威武。同时,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披散下来更显神采奕奕。三是中等身高。在《与韩荆州书》中,李白自荐说:“白,陇西布衣...
李白:一首经典怀古诗,境界高绝,无人赏识是大多数人的宿命
李白从来都是如此,一方面他非常渴求步入仕途,一方面当他得到玄宗皇帝赏识时却不珍惜,甚至认为闲云野鹤的生活更好。他一生都在追求仕途的路上,却也从没有将仕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或许也一直没有懂得官场的规则,也有可能他本身就是一位对官场没有敏锐嗅觉的人。积极进取和纠结矛盾并存,这便是真实的李白,也是他...
文史丨你知道“干谒”是什么吗?这可是个技术活,李白都为此而感到...
可孔当时已厌倦了官场,向往的是闲云野鹤的生活,所以不愿引荐李白,“干谒”再次失败(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第三站,听说荆州长史韩朝宗是个大贤人,能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李白按捺不住求用之心写了《与韩荆州书》。开头一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相当直白地恭维了韩朝宗。继而毛遂自荐说自己如何如何德才兼备,提出要将...
司马迁是怎么走进官场的?“宦皇帝者”郎中是什么官?
第三条路是“六郡良家子善骑射”,也可以取得郎官资格。司马迁崇敬的飞将军李广,当年就是通过这个途径,先立军功,后成为郎官的。司马迁的出身倒确实算是六郡良家子,不过史料中没提他骑射功夫如何,更没说他上过战场。第四是所谓“赀选”,这个概念学界还有争议,可能是指买官,更可能是指家资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获得...
对话文史专家王培军:秒懂李白,穿越千年的共情
李白的抱负是施展所学、建功立业,最后功成身退,“欲回天地入扁舟”。但官场与他的品性相悖,利禄之途,终究不适合他。李白没有改变自己,他始终追求纯真,追求做真正的自己,选择了放浪于山巅水涯,终老于山水。当涂城市风光。当涂县委宣传部供图澎湃新闻:在李白留下的关于当涂的诗中,不同时期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
李白被捕入狱,向好友高适求救,高适为何无动于衷?
高适为何不救李白呢?这与高适的性格有关。与李白、杜甫一样,高适的仕途也非常不顺。为了能够进入官场,高适不断地给朝中权贵献诗谄媚。他先是向李林甫献诗,称赞对方就像傅说、萧何那样,接着又给杨国忠写诗,称赞他征讨南诏的举动。众所周知,李林甫、杨国忠是朝中的奸臣,高适为了做官,甚至不惜向他们谄媚。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为什么偏偏梦见天姥山?
早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青年时代的李白“骐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秋下荆门》,流露出“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的心愿。此番剡中之行,在政治上并无收获,“南徙莫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