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ASCO丨全面解读ADC药物:从百年发展到不良反应管理的全景视角
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为ADC药物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在开始ADC治疗前以及每次给药前应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并根据临床指征增加监测频次。若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贫血,应及时按说明书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必要时给予造血生长因子或输血。发热患者应预防或治疗相关感染[9]。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管理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监...
Immunity:西湖大学徐和平团队发现脂滴可介导细胞间免疫信号传递...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徐和平课题组首先利用不同免疫细胞缺陷型小鼠构建哮喘模型,发现ILC2的缺陷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无法浸润呼吸道。2型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寄生虫和其他胞外致病微生物的重要防御机制,同时也是维持机体各系统生理平衡的关键因素。然而,过度活跃的2型炎症反应又与过敏等慢性疾病紧密相关,这些慢性炎症疾病目前临床...
...过敏细胞的秘密——肥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捕获并利用中性粒细胞...
I型超敏反应涉及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和肥大细胞(MastCell,MC)的产生,肥大细胞是存在于外周组织(包括皮肤、气道和胃肠道)中的长寿命髓系免疫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快速移动形成对比的是,肥大细胞在组织中似乎是静止的,因为它们与细胞外基质的强烈相互作用控制着它们的定位。肥大细胞富含充满炎症介质和蛋白酶的细胞...
腺病毒感染,出现什么情况就不能硬扛了?
4、症状好转后再次加重,如热峰下降后,再次上升;出现局部症状,如耳痛、鼻窦疼痛、胸痛、持续痰咳、大量黄涕。二、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计数和炎症指标腺病毒感染可导致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炎症标志物升高(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这些标志物如果呈现进行性上升或极高水平可能提示合并细菌...
马力教授:循证赋能,优化实践—一文盘点Trop-2 ADC药物的血液学...
(34%)、白细胞减少(16%)、血小板减少(5%)、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6%);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s)主要以血液学毒性为主,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51%vs33%)、白细胞减少(10%vs5%);尽管SG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更高,但两组总体停药率相似(均≤5%),SG组的减药率甚至低于医生选择治疗(TPC)组(22...
明明已经做过皮试,为何还会出现过敏反应呢?医生一语道破天机
Ⅰ型为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在给药后数分钟到1小时之内发生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这是发生最快,症状最典型,同时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种过敏反应。Ⅱ型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它是由靶细胞表面的抗原与相应IgG或IgM类抗体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过低?血小板太少?最全的处理方法都在这里!
01血象异常的不良反应有哪些?注射干扰素对于血液系统的影响是较为常见的,常见于用药一个月内发生,停药后12~24周恢复到正常水平。涉及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降低,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较为明显,血红蛋白异常发生极少。02有哪些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白蛋白紫杉醇7大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建议收藏!
如再次出现上述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则应再将随后的剂量进一步减到180mg/m??;患者治疗前如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不应给予本药治疗,可考虑运用升白药缓解。皮肤反应常见皮肤瘙痒和皮疹,多在开始的几个疗程用药后2-3天出现,通常在数天后能自行缓解或仅需对症处理。
圆柏为早春过敏最大“元凶”,警惕花粉与食物发生交叉反应
感冒好发于冬季,喷嚏有但较少,初期有鼻痒但不明显,鼻塞明显且持续,鼻分泌物黏性或脓性,全身症状较重,如发热、肌痛,有传染性,病程在1至2周,鼻黏膜充血、肿胀,鼻分泌物中主要为中性粒细胞。缓解、治疗花粉过敏,王洪田建议:改变环境离开北京,前往南方地区,等花粉过敏期过后再回来。如果做不到离开北京,需要做...
靶向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3种血液不良反应,一篇文章帮你搞定!
不同ADC类药物对于“三系”的影响不一样,T-DM1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而DS-8201的血液病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T-DM1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贫血症状发生率很低(3级以上发生率分别仅为2%-2.5%和2.7%),应对措施可参考一般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