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大核心思想对现代社会的诸多启示
内圣外王激励着个人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积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和为贵的思想让我们在处理社会矛盾和国际关系时,追求和平、合作与共赢,而非冲突和对抗。天人合一的理念促使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朱熹总之,儒家核心思想在塑造现代社会的价...
儒学研究 | 陈赟:“内圣外王”与中国思想中的秩序结构
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挺立自己的道德人品”,而外王则见儒家之政治理想,“落在政治上行王道之事”;内圣就是“内而治己,作圣贤的工夫,以挺立我们自己的道德人品。‘外王’就是外而从政,以行王道。”即便如此,牟宗三还是看到,“内圣的工夫是每个人都能作的……外王就不一定了”“内圣的工夫不但是...
张呈忠评《荆公新学研究》|内圣外王的思想体系及其历史命运
著者认为,在制度变革方面,理学毫无建树,甚至轻视经世之学,而新学才是真正的内圣外王之学。与道学试图在内圣的基础上建立外王不同,作为制度儒学的新学是既追寻其超越的天道根据,又寻求内在的人性基础,以推动社会政治的变革实践为目标。也就是说,王安石对于人性的探索服务于制度变革的整体目标。就连王安石的圣人观(即...
儒家的人格审美意识
从孔子到阳明,儒家的人格审美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孔子为中国人的人格审美意识奠定了内圣外王的基本格局,宋儒实现了人格境界的超越性追求,到阳明时又把这种超越性收归本心,突出了人格审美中自我生命的自主性。而美善合一,则是贯穿这一历史发展进程的价值主线。由上述儒家人格审美意识的发展演变的...
方太的“内圣外王”之道:文化即业务
其一,企业的发展动力越来越依赖于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而这些行为特征很难通过外部施加的管理控制来激发,而是需要更加柔和的文化熏染自发地、由内而外地驱动;其二,员工不断更新换代,新一代的员工已经习惯于优越的生活条件,或者出于生存压力,对物质激励比较敏感,但他们对于精神的需求,诸如尊重、自主权等也有了远高于以...
儒学研究 | 张培高:“内圣外王”何以成为儒学之专指
“内圣外王”之含义在儒学内部的演变入宋以后,儒者们虽然大都赞同以“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学,但对“内圣外王”的理解在不同时期又有所侧重(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大体而言,宋至晚明前强调“内圣”者多。例如《二程遗书》卷十五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若...
儒商文化——现代企业治理的中国智慧
就是“根据儒家树立的理想人格和内圣外王的人格要求,践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兴企、创共富(利天下)’的工商企业管理者或掌舵人”。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儒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成果,儒商文化,则是儒商成为一种群体现象时的一种文化共识,或如古人所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朱璐|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之言说
儒家学说主要是内圣外王之学,其中,内圣的主要内容为善养心性、修为道德;外王讲的是事功,儒家主张以内圣之修为而取得事功的成就。如周桂钿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一书中指出,“外王就是政治哲学”。儒家内圣思想的某些元素,如格君心之非、儒生的仕道取舍、政治气节、为天地立心的自道意识、民胞物与的价值关怀...
【文化中国行】淮河流域的道家哲学
老子“推天道以明人事”,由宇宙论推出政治、人生等思想的思维模式,老子由人生而政治的“内圣外王”之道,都被儒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的创始人建构哲学体系时所袭用;老子建构哲学时所使用的哲学范畴,比如道与德、无与有、阴与阳、物与器、礼与法、仁与义、忠与信、圣人与君子等,同样也被儒家、墨家、...
中国企业家网
董老师讲了内圣之道,我讲一个外王的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企业家在考核的时候,有没有把客户的需求作为考核指标?所以,这个世界为什么脱虚向实。我认为西方的商业理论走到了尽头,这时候是中国哲学、中国智慧走上来的时候,胖东来就做了非常好的演绎。请问怎么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拥有什么心才能做到?《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