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咖纷至沓来,诺奖得主也“打卡”
被读者层层包围的勒克莱齐奥,一口气签了1200本书,如果不是主办方叫停,还不知能签多少本。到了傍晚,在出版商为勒克莱齐奥举办的一个小型香槟酒会上,勒克莱齐奥又签了一百多本。陪同的翻译家许钧说,勒克莱齐奥从来没有这样签过。在自己的作品朗读暨文学交流会上,勒克莱齐奥本人朗读了小说《奥尼恰》片段。他垂下眼帘,长长...
一周文化讲座|短视频时代阅读的获得感到底在哪里?
“女性视角是使我们‘重新看见’,重新看见那些以往我们未曾留意的,发现那些以往我们未曾发现的,重新听见我们以往未曾听见的。”在《明月梅花:2023年中国女性小说选》及《流水今日:2023年中国女性散文选》的序言中,主编张莉教授提出,女性视角的意义在于“重新看见”更开阔的世界。4月20日晚,北师大文学院教授、评论家张莉...
线上读书会|AI能写出村上春树的小说吗?
嘉宾:李柳杨(诗人、小说家)、郑在欢(小说家)、罗丹妮(单向空间编辑总监)、夏雨(电影节工作者、制片人)、于北(图书编辑)提到青年作家与原创文学,你会想到哪些人和作品?而他们的写作、出版,甚至阅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抱着这个疑问,同时在青年作家李柳杨全新小说集《没有玫瑰的街道》出版之际,1月15日晚,在...
米兰·昆德拉:我总是听见小说 | 纪念逝者
对比几年前,布罗茨基突然被逐出苏联时的窘迫(不知道在哪里落脚,不知道如何谋生),昆德拉的流亡之路出人意料地顺利和平静:他的目的地是明确的,教职是明确的,如果他愿意,他甚至可以随时返回捷克。可能正是因为离开时的顺利,以及对于伤感一贯的弃绝态度,昆德拉始终拒绝被视作受害者,对于美籍巴勒斯坦裔学者萨义德所宣称的...
人民网:首访巴金故居、85%作品首发《收获》 八旬冯骥才在上海度过...
“85%的重要作品首发在上海《收获》杂志上”1978年,冯骥才的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受阻搁浅。“一个陌生女子的声音在电话里告诉我,她是《收获》编辑,叫李小林,叫我尽快把书稿挂号寄给她看。她的声调很高,年轻,有股子激情,像极了她母亲萧珊的声音。”在巴金故居和李小林碰面后,冯骥才又回忆起...
在父亲的鼓励下 李咏女儿出版小说《刘小姐》
北京青年报讯(记者崔巍)生于2002年、今年16岁的回族女孩法图麦·李近日通过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个人首部小说作品《刘小姐》,小说是中英双语,法图麦先以中文创作,而后又自译为英文(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法图麦·李是前央视主持人李咏和导演、制片人哈文的女儿,《刘小姐》的创作契机正是听母亲哈文偶然间说起自己母亲即法图麦姥姥的爱情故事...
曾有一部小说连载轰动上海滩,读者每天翘首以待,一心想看“张小兰”
据发行部门反映刊登此连载后,解放日报发行骤增,因受纸张供应限止,只能加印6000份;热心的读者一早就站在门口等待送报员,一打开《解放日报》,便迫不及待地先看“张小兰”(读者关心小说中女主人公张小兰的命运,将此连载简称为“张小兰”)。不断有读者来电、来信,或询问张小兰的命运、下落,或打听是否确有其人其...
回顾网络小说发展20年,陈村:文本越来越粗鄙化?活该!
按理说,网络文学既然在网上写,没有限制,应该可以有更多可能性,但网上这些小说的实验性还不如之前的先锋小说,无非是用一个我们早已用烂的办法在写作。这个不应该,所以我很失望。上观新闻:既然如此失望,为什么你一直没有离开网络文学?陈村:没有离开,我要看它的发展。
《凡·高书信全集》中文版首发,伟大画家如何用文字画画
摘要:《凡·高书信全集》中文版5月27日首发,翻译历时五年。全集由荷兰凡·高博物馆、海牙惠更斯历史研究所的艺术研究者用了15年时间精心研究完成,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汇集凡·高存世文献的集成性著作。历时五年完成,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文森特·凡·高是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印象画派的巨匠,虽然一生短暂,又屡遭挫...
网络文学,是首发于网络的文学作品?
[摘要]真正的网络作家,他们的作品,却真的未必首发在网上。比如,几年前就有不少小说,是先出繁体书,然后再发到网站上的。难道这些小说就不是网络文学了?“关于网络文学,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还没有人真正明白它是什么。”图源网络在我参加的各类网络文学会议上,有好些人都发表过类似的言论,但事实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