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敬文: 推进祖国民俗学事业
1993年,北师大励耘红楼住所,鲐背之年的钟敬文对到访者说,他仍未脱离工作状态,在搞一本民俗学概论,还在带研究生。钟先生问,报纸副刊能不能搞个风土专版?不要零敲碎打,半个月集中出一个版,容易引起关注,能积累一些资料,将来还可以编书。这样的专版,搜集记录民俗资料,也可刊登一些理论性短文。这样做是对民俗学的...
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 | 不断拓展民俗学的视野
不顾年迈体衰,顶着炎炎烈日奔走呼号;1998年,钟敬文放不下对学科的牵挂,每天花费好几个小时修订《民俗学概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钟敬文还在致有关领导的信中深情写下“在有生之年,我要为这个学科献出最后的时光,使它发展得更快一些”。
回望钟敬文先生:如今我们对民俗文化的熟悉亲近,部分得益于他
北京师范大学聚集了以钟敬文教授为中国民俗学学科带头人的众多专家学者,他们与上海文艺出版社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八九十年代至世纪末,上海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包括钟敬文先生的《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下册)、《钟敬文民俗学论集》等在内的多部作品。尤其令人难忘的是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这部高等院校文科教...
人民学者钟敬文
民俗学学科建设与民间文化研究的人才培养,钟敬文一直特别关注。他是新中国民间文学与民俗学两大学科的奠基人,1979年就开始致力恢复民间文学学科,办师资研讨班,编辑《民间文学概论》教材,推动高校中文系开设民间文学课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钟敬文致力于民俗学学科建设,多次举办全国性高级研讨班,在国家文科建设中播撒民俗...
用纸笔还“债”,钟敬文的“有限公司”把精力用在关键处
近年来,钟先生倡议建立了“民俗文化学”新学科,成立了民间文化研究所,组织编写了《民俗学概论》……他高兴地说:“这是大学教科书呵,影响会大的。”这疗养的院子里,有一些人工景点。其中,有一座石碾,粗重且大。钟先生走过去,想推,却推不动。后来,加上年轻的力,碾子才沉沉地响,缓缓地转。院子里,阳光还是灿烂...
作家钟敬文一生耕耘民俗学 未能再回故乡成遗憾
今年3月20日,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现代散文作家钟敬文先生110周年诞辰,在其家乡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近日隆重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钟敬文先生的家属、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表达对这位人民学者、一代大师的缅怀与崇敬(www.e993.com)2024年11月1日。从青少年时代参加全国性的歌谣征集运动、涉足民间文学研究,一直至晚年倡...
钟敬文与民俗学结缘:首提建立独立的民间文艺学
与民俗学结缘“五四”在钟敬文心中播下了挚爱平民文化的种子。钟敬文常说“五四”是他的乳娘,他是“五四”的儿子。钟敬文先生,原名谭宗,一字静闻。广东海丰人,1903年3月20日出生于海滨小镇的平民人家。1919年,年仅16岁的钟敬文就读于海丰陆安师范学校。这时“五四”的春风吹到了岭南,“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耽爱...
潘鲁生:民俗学的中国立场与文化使命——纪念钟敬文先生
钟敬文先生一、民俗学的中国立场与文化使命“民俗学”(folklore)在英国创立的原意为“民众的知识”,目的是适应英国城市化进程以及殖民需要,研究文化较低民族的文化或保留于文明民族中无知识的东西。所以班妮在《民俗学概论》中指出“民俗学对于人类知识的总量恐不能希望过分的贡献,但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效果,当然会从...
钟敬文的民俗学情缘
钟敬文与陈秋帆伉俪(上世纪30年代)钟敬文与民间艺术表演者亲切交谈与民俗学结缘“五四”在钟敬文心中播下了挚爱平民文化的种子。钟敬文常说“五四”是他的乳娘,他是“五四”的儿子。钟敬文先生,原名谭宗,一字静闻。广东海丰人,1903年3月20日出生于海滨小镇的平民人家。1919年,年仅16岁的钟敬文就读于海丰陆安师...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对世界的新贡献
衷心希望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出版钟敬文全集为契机,认真总结本书出版的成果经验,继续加强与学术界的深度合作,努力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精品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做出更大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教授在讲话中说,钟敬文先生是中国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两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