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值得收藏!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道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样。水具有施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的美质,安然于众人所厌弃的低洼之处,所以说它的行为是很接近道的准则。安居于很卑下的地位,思想深邃幽...
续《了凡四训》立命篇之一《立命之要 修善行德》原文+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陶渊明弃官归隐,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其高洁之志,千古传颂。又如王阳明龙场悟道,心学大成,其“致良知”之说,启迪后人无数。是故,欲立命者,必淡泊名利,超脱物欲,静心修道,方能明心见性,得大自在。五曰:敬畏天地,顺应自然。老子曰:“人法地,地法...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矣
老子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这句话中,“知不知”意为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无知。”“不知知”意为自己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把无知当有知。这句话意思是说,知道自己的无知是高明的,而本来不知却以为是知就是弊病了。老子在这里表达的思想,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最聪明...
中国文学德译作品的译名研究
比如,诸多译者对于《道德经》的理解不同,所以直译成德语的意思也有区别:卫礼贤1911年《道德经》德译本的副标题就是“老者关于意义和生命的书”,布拉石(RobertBrasch)1932年的副标题就是“关于正确道路和意义的书”。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要将直译法与不同翻译方法相结合,根据中国文学作品的内容重新整理编排,科...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道德经第一章译文:道可道,非常道。在《道德经》一书中,道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道的含义...
《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注释、译文导读及故事案例(建议收藏)
老子说,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由此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纪对立统一,这个永恒的根本性的哲学法则。老子举出一些相互对立的概念善恶美丑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这些相互对立的概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常执着于概念。有了概念,也就产生了分别心,人创造了美的概念。
专家水准的《道德经》汉英对照版重磅出炉!
其次,多数译者违背了忠实于原文的原则,翻译中随意按自己的片面理解和主观意愿增减变动,添油加醋,致使译本离老子原文原意“相差甚远”。第三,几乎所有译本所依据的《道德经》原文文本本身就错误百出,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译文与老子真义的背离。现存于世的三百多个《道德经》文本,因历史上竹简错位、抄写错误、注释混入...
《道德经》八句话,八种顶级思维
原文:“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译文: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人,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儒风君说:在老子看来,一个人一旦不争,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了。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不在乎得失,内心也就“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立于不败之地。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解释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姜群:《道德经》详解,第十五章(微妙玄通)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第十五章:微妙玄通原文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