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仅一年便因秦、齐、楚的破坏而失败
公孙衍本是魏人,后于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2年)离魏入秦,并先后参加了秦攻魏岸门、秦攻韩宜阳和秦魏“雕阴之战”等战役。凭借战功,公孙衍得以升任左庶长,并获封大良造。在当时的秦国,左庶长公孙衍的地位,仅次于相邦樛游和庶长秦操,而在极为重视战功的秦国,公孙衍无疑是极有可能接替樛游,担任下一任秦国...
公孙衍曾为秦国效力,为啥后来专门合纵反秦?战国人才的恩怨情仇
看到兵不血刃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秦惠文王大喜过望,提拔张仪魏秦相,并且取代了公孙衍的大良造职务。于是,公孙衍一怒之下、投奔魏国,从此从事与之前完全相反的事业:推动合纵、对抗张仪的连横。随后在公元前324年,张仪正在为推动连横四处奔走,公孙衍也没闲着,他鼓动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结盟称王,以联合...
历史奇观:诸子百家部分代表人物纷纷入秦,助力秦国统一天下
张仪入秦前曾游说于魏、赵、楚和东周,然皆不为用,于是至秦。秦惠王以张仪代替公孙衍当权,并命公子华和张仪率兵攻魏,占领蒲阳。魏国无力抵御秦军,为了求和,便将上郡十五县,以及河西的少梁献给秦国。至此,黄河以西的地区全部归秦所有。张仪因之被秦惠王任命为相。张仪外连衡而斗诸侯,与秦国的耕战政策相配合...
《秦陵秦俑研究动态》专稿:秦封泥成纪丞印地望及其相关问题考略
”由此知秦自春秋早期已开始设置县,“县”级管理的历史已有近2700多年的历史;而“郡”的设置已到战国后期,直到公元前332年,秦将公孙衍在魏上郡雕阴大败魏将龙贾后,开始设置上郡,进一步推广郡县制。如秦破西北白翟、西戎后,辟秦陇之地,置北地、陇西两郡。[4]在此研究期间,笔者先后拜读了《先秦文化——...
秦灭六国,六国为何不联合对抗秦国?他们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合纵就是六国联合抗秦,连横就是秦国联合六国中的某一个或数个攻打另一个或数个,连横与合纵是相对的。实行合纵政策的有两个著名人物,就是公孙衍和苏秦,实行连横政策的主要是张仪。公孙衍原本是秦将,后被张仪排挤,回到魏国担任魏将,企图联合赵国、韩国、燕国、中山国等国合纵抗秦,但效果不佳。
秦惠文王死后,张仪罢官免职而亡,嬴荡:他在秦国,我寝食难安
客卿是秦国专门用来重用外来人才的特别官职,主要是参谋军国大事(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在张仪之前,商鞅、公孙衍都曾短暂担任过此职位。可见,秦惠文王对张仪的信任。与此同时,秦惠文王派兵攻占了魏国的蒲阳。魏国在马陵之战后就失去了霸主地位,作为秦国东出的屏障,步步蚕食魏国,是自秦孝公以来,秦国的国策。
公孙衍曾经是秦国的大良造,为何后来却离开秦国,反而帮助六国?
秦惠王闻言,如梦初醒,立刻启用了张仪为客卿,对公孙衍愈加疏远排斥。此时,秦国的第一高官是相邦樛游,第二高官是庶长秦操,而公孙衍已经成为了秦国的第三大高官左庶长了,由于公孙衍四年前在雕阴之战立下的功劳,所有人都认为他一定会是下一任的相邦,哪怕他却有私欲但对秦国的贡献不假且才能出众,就算不得君...
苏秦:佩六国相印的谍中谍
苏秦、张仪,一人合纵,一人连横,纵横之间,搅动了战国时期局势(另有一说,与张仪形成纵横之势的是公孙衍)。孙膑、庞涓,更是上演了“同门操戈”一幕,庞涓嫉妒孙膑能力,诱骗囚禁了孙膑,并剜掉孙膑的膝盖骨(膑骨),孙膑由此得名并广为人知,真名却没留下来。孙膑装疯逃离之后,于马陵之战击败庞涓,庞涓自杀。
魏国攻占河西之地易如反掌,秦国夺回河西之地历经36年
公元前330年,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率领秦军在雕阳(陕西省鄜县北)与魏军展开激战,战争持续两年多,结果秦军大胜,斩首四万五千(一说斩首八万),并俘虏魏将龙贾。魏战败后,只得被迫将仍在自己占领下的部分河西之地,除少梁这个孤立的据点之外,都献给了秦国。
解读齐文化|齐宣王和他开创的盛世
公元前319年,魏国的公孙衍提出合纵抗秦,齐宣王立刻表示支持,并在公孙衍成为魏国相国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当公元前318年六国联合抗秦时,公孙衍推举楚怀王为联军首领,齐宣王心中不快,没派援军参战。结果,五国联军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溃败,合纵联盟也因此瓦解。公元前317年,齐宣王因公孙衍未能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