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归纳】高考地理易错点突破、高中地理易混淆的40个概念,必知!
积温——我们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活跃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积温的多少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期的长短,能直接影响作物...
【地理素养】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高考地理综合思维方法例析!
⑤洋流因素: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⑥下垫面因素:裸地增温快,气温日、年较差大;水域、湿地、绿地增温缓,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地面反射率如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大湖效应;⑦人类活动因素:热岛效应、c02温室效应、造林、修水库、保护湿地等对区域的气温变化有影响。例二、河流地貌形成及变化的原因:内...
【地理归纳】气温专题(含影响因素、变化、垂直递减率、梵风效应等...
(1)一般规律: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2)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纬度:随纬度升高,日较差变小(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减小)季节:夏季>冬季(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地形:低凹地>平地>凸地A低凹地形:白天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地...
【地理辨析】沙尘暴、黑风暴、盐尘暴都是讲的啥?植被又有什么作用...
一、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因素1.影响因素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日较差、湿度、风力、风向、气象灾害。②地形:类型、坡度、坡向、面积及变化;③土壤:深厚或浅薄、肥沃或贫瘠、疏松或板结、酸性或碱性、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④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2.分析植被问题几个观点a.环境...
气象部门回应“不敢报40℃”:气温与人体感受不同
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百叶箱里,距地面1.5米高的银色金属探头,就是测气温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没有阳光直射等干扰因素,测的就是纯粹的、自然的空气温度,然后将数据传到后台,咱们就可知晓实时气温,每分钟出一组气温数据。
【地理备考】高考地理中的交通运输,高考地理试题热点命题方向分析...
(1)自然因素①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频率和强度,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②地形:平原,少占耕地;山地,沿等高线修建,避开地形复杂地区,陡坡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③地质: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④水文:避开沼泽、河流、湖泊等。
明明感觉酷热难耐,为何天气预报却没到40℃?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一般指距离地面1.5米高度处的百叶箱内测得的空气温度。”柳艳香说。气象部门的温度是一种更“纯粹”的温度,是排除了各种干扰之后的自然状态之下的空气温度。体感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体感温度和气温并不是一个概念,它是指人体实际感受到的冷暖程度。除气温外,体感温度还受湿度、风速、辐射等...
高考倒计时第20天复习计划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会影响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
我校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凯博士提出温度是控制全球硅酸盐...
近日,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凯博士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Aglobaltemperaturecontrolofsilicateweatheringintensity”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该研究指出温度是控制全球尺度硅酸盐矿物风化程度的主要因素,并且在新生代全球变冷格局下,气候—风化间的负反馈作用可能得到加强。这些...
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高中地理最全的区位因素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因素气候世界农业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配合较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地形平原——种植业,地平土厚,有利于实现水利化和机械化生产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和立体农业等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生长、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农业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谷、湖畔、山麓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