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在卫星遥感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红外和微波信号遥感中国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了基于卫星被动微波植被指数的光能利用率模型,以此定量反演中国典型植被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途径所固定的有机碳量),相关研究成果以“DailyEstimationofGrossPrimaryProductionunderAll...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卫星遥感时代
森林碳汇监测是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的主要任务,除此之外它还可广泛应用于环保、测绘、气象、农业、减灾等领域,因此,这颗卫星任务繁多、工作模式复杂,研制人员通过一系列智能化设计,让这颗卫星好用且易用。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搭载的探测设备多,工作模式也多,不同组合的工作模式多达47种,研制人员在考虑让卫星可...
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成功发射
通过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综合遥感手段,实现植被生物量、大气气溶胶、植被叶绿素荧光等要素的探测和测量,将广泛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陆地生态和资源调查监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大气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中气溶胶作用研究等工作,还将服务高程控制点获取、灾害监测评估、农情遥感监测等需求,显著...
两卫星投入使用 将对大气环境与陆地生态系统开展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世界首颗采用激光主动探测手段的高精度大气环境遥感卫星,利用主动激光、高光谱、多光谱、高精度偏振等多种手段综合观测,可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气体、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以及陆表、水体等环境要素开展大范围、连续、动态、全天时综合监测。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又称“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
新书推荐:《陆地生态系统质量综合监测技术》
新书推荐:《陆地生态系统质量综合监测技术》,科学,生态学,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质量综合监测技术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投用,应用成果发布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又称“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通过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综合遥感手段,探测植被生物量和植被生产力,同时满足地理测绘、灾害评估、农情遥感等需求(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该卫星实现了对森林植被高度、生物量、叶绿素荧光的定量遥感探测,提升了中国和全球森林碳汇监测...
生态环境部: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环境部: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5月22日,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活动讲话中指出,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藏羚羊等一批珍稀动物实现“降级”。记者:王军锋、黎多江、郭良川、陈凯...
江西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在大气干旱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
大气饱和水汽亏缺是大气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直接反映了大气干旱状况,是影响植物气孔导度以及陆地植物生长的关键气候要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饱和水汽压持续增加,会增加植被受大气干旱胁迫的影响,造成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有可能导致陆地生态系统从“碳汇”转变为成“碳源”。然而,现有研究对陆地生态系统...
黑龙江省气象局:攻关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监测评估预估技术
开展黑龙江省生态系统碳收支定量化监测评估及其精细化气候影响评估,不仅对未来不同碳排放路径下对其碳吸收能力进行定量预估有着重要的现实需求,还能为“双碳”目标战略和区域碳排放交易政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此,黑龙江省气象局成立“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创新团队”,下大力气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监测评估预估技术...
未来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变化机制研究获进展
净初级生产力(NPP)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和太阳辐射的变化,可影响植被的生长过程,进而使植被NPP发生变化。此外,各类植被的分布与面积会因气候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同样对NPP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和植被演替对分析NPP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