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民俗学的中国立场与文化使命——纪念钟敬文先生
即有古典文学、俗文学和民间文学三大干流,其中古典文学有民俗文化的要素,可引入实地考察、以今证古法等民俗学方法加以研究,所以从国家的文化基础出发开展民俗史研究,是“对综合或者单项的民俗事象的历史的探究与叙述,包括通时的或断代的事象的探究与叙述”,以及从文献中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辨伪、考订,再用...
施爱东 | 讲故事的民俗学:非常事件的正常解析
一个合格的民俗学者,除了敏锐的问题意识,还必须具备两项特殊的民俗学技能:一是人情练达的民俗感悟力,二是学术侦探般的勘案能力。学术研究就是一个不断捕捉事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论上说,所有的异常现象(偶然性)都可以找到它的正常解析(必然性)。民俗学不只是社会学,更应该是文学和历史学,以讲故事的方...
民俗学家发声了:七夕不是“中国情人节”,古人七夕玩些啥?
然而,一大票民俗学家却在不解风情地高呼:七夕节不是情人节,七夕节是“女儿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七夕节最初是一个女子的节日毫无疑问,七夕节是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关联的,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是这个节日的价值所在之一。但七夕的本源并非“爱情”。节日是生活的特殊时间节点,它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最初是来自古人...
浅议数字影视技术在非遗保护传承领域的应用
在田野调查时,要紧紧围绕人、事、物三大要素,用形神兼备的视听语言来建构影视表达系统,准确把握非遗的历史、现状、传承、文化特点,确保其完整性、客观性及全面性。二是深入了解拍摄对象及其存续状况。在拍摄记录前要全面掌握非遗项目的基本信息。拍摄记录中要尽量保持非遗的原始面貌,尊重生活的真实性,以平等的姿态融入...
结构过程·礼仪标识·逆推顺述——中国历史人类学研究的三个概念
黄应贵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视为导致区域再结构的直接动因,这些要素的流动造就了区域的新面貌,而这个“区域再结构是个动态的历史过程”,由此显示了他的人类学之历史化。黄应贵之所以采用“区域再结构”的概念,还在于“过去汉人社会研究上所凸显汉人在某区域的开发,其实是充满着汉人文化中心主义的观点。也只有...
游戏论|婚·鬼·情:论《纸嫁衣》系列与“中式恐怖”的流行
无法纳入范式的现象,无论它在语言结构中被冠以“鬼怪”“习俗”“传统”抑或其他名目,能指和所指之间的错置,都让其不可言说(www.e993.com)2024年11月1日。不可言说之物无法被整理、判别,因而不可摈弃。《纸嫁衣4:红丝缠》中张辰瑞的民俗学专业背景,其实是一种自嘲式的自我指认:高等教育与科学解决盒子内的一切,但不解决“恐怖”。
演唱原生民歌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民俗的涉及范围很广,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民俗包含: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八大类,与民歌的创作紧密相连。如劳动中产生的劳动号子《催咚催》、《黄河船夫曲》;土家族的在人生礼仪中产生的《哭嫁歌》;浙江地区的节日民俗产生的《马灯...
游红霞:春节符号的文化谱系与文化叙事
欧阳巧林归纳的“节日元素”,包括节日的时间向度、节日符号、节日的主要活动和仪式等不可或缺的成分。其中,节日符号具有高度的统摄性和象征性,可囊括节日文化的诸多元素。格尔茨主张将文化概念等同于符号学(semiotic)的概念,卡西尔也认为人的本质为符号的动物(animalsymbolicum),符号将抽象的文化予以形象化的表达,以...
陈洪:故事的形态(《故事:中国早期叙事文类的温床》之二)
陈蒲清说,寓言“是作者别有寄托的故事。寓言有两大要素:一是故事性,二是寄托性。这两大要素形成了寓言的双重结构,其表层结构是一个故事,我们称之为‘寓体’;其深层结构是作者所寄托的一种思想观念,我们称之为‘寓意’”[15]。常森认为,寓言是“为听读对象而存在的艺术体式”;所谓“藉外论之”“其...
到福田听名家讲座丨白庚胜:中国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服饰由色彩丶质地丶款式三大要素构成。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外化,具有实用性丶民族性丶地域性丶审美性丶文化性等特点。一部服饰史,就是一部社会发展史。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丶多元性丶精彩性,同样体系于中国服饰文化之中。当代中国正在重新走进人类文明的中心,中国服饰文化的再创辉不可避免,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