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俊杰谈重商主义、李斯特学说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
于是,那里出现了挑战自由经济学的马修·凯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让-安托万·沙普塔尔等人,李斯特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梅俊杰著《李斯特与赶超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版。从构建我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看,李斯特的学说至今仍有参考价值。这里不谈其生产力论、关税保护论、政府干预论等...
“德意志群星闪耀时”——评梅俊杰著《李斯特与赶超发展》
1846年11月30日,在今天属于奥地利的库夫施泰因小城,雪夜凛冬,伴随着树林里的一声枪响,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用自杀的方式同这个冷酷的世界告别了。眼见着英国废除《谷物法》,眼见着德意志的土地依然因为众多邦国的存在而四分五裂,自己的财产也在一次次社会经济危机和个人生活危机中所剩无几,李斯特再难以支撑下去。身后,这位...
深化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
在《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文中,马克思曾指出:“在现代制度下,生产力不仅在于它也许使人的劳动更有效或者使自然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更富于成效,而且它同样还在于使劳动更加便宜或者使劳动对工人来说生产效率更低了。”在这种社会关系下,生产力的片面发展“把人贬低为一种创造财富的‘...
全文|更好赋能中国繁荣世界——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产生前,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等西方经济学家,已经对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和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对生产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刻阐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的出发点。在致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的信中,马克思提出,“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这一命题,既划清了与李斯特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界限,又阐明了生产力的本质和特征。马克思在《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19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拿破仑战争,促使关税同盟的形成
经济民族主义理论的形成主要是在欧洲资产阶级出现之后,在这一时期的德意志,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要体现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经济上率先实现统一,以此推动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统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德意志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李斯特的观点是将政治、经济与民族联系在一起,不应盲目追随英国等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应...
李斯特认为成功的炫技大师理应首先确保艺术作品的完整性
克拉拉·舒曼的父亲、钢琴教授弗里德里希·维克(FriedrichWieck)于1838年亲临李斯特音乐会后,这样写道:“李斯特用康拉德格拉夫(ConradGraf)钢琴演奏《幻想曲》(Fantasy),两根低音弦被弹断;他本人亲自从台角推出第二台胡桃木制成的同款钢琴,接着演奏他的练习曲。再一次弹断两根琴弦后,他大声说,由于自己对刚才的...
梅俊杰:赶超发展战略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回归
随着近年对新自由主义反思的深化,最早向亚当·斯密发起有力挑战的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重又进入世人视野。本次李斯特回归,除体现为2014年九国代表共同举办“李斯特诞辰225周年国际研讨会”、2015年国内学界“纪念李斯特经济学传入中国90周年”等等外,一个重要标志是,德国于2013年8月出版了最新传记《弗里德里希·...
梅俊杰:李斯特在华120年,与中国同路的赶超发展先驱
梅俊杰与德国李斯特专家欧根·文得乐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一生,与中国历史的巨大转折正好重合。在他出生的1789年,满清王朝还维持着“天朝上国”的架势,这有1793年乾隆皇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为证。而到他离世的1846年,列强正在把中国拖入欠发达的轨道。面对“三千年来一大变局”,先知先觉者努力寻求强兵富国之策...
梅新育:中国汽车业告别“李斯特时代”?
随着中国国内产业发展日益成熟,随着中国以远超世人预期的出色成绩克服一个又一个掣肘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稳定的“缺口”,我们已经在70余年发展中极为出色地完成了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其《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描述的后发国家工业化“赶超”任务,绝大多数产业部门已经不是昔日需要一定保护的幼稚产业,而是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