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是怎么喝茶的?锅里煮水,水开了加葱姜盐调料,几人分着喝
初唐及以前,茶是一种食物或药物唐代以前,饮茶是西南地区小范围的一种生活习惯。方式很简单,采摘茶树叶煮汤喝,甚至有直接嚼吃茶树叶子的。这种方式好像是给小孩子婴儿时期喝的蔬菜汁,如果没有盐糖等调味品,会有浓重的青草气味,又苦又涩,并不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享受。饮茶目的也很单纯,解渴提神,或者是治疗保健。
中秋时节,浅谈苏轼与茶那些事儿
以前在蜀地喝茶,要用铜碾碾过、柘罗筛过,饮不厌精,现在却往茶里加入脂麻(即芝麻)、白土,研成细末,再行煎煮。蔡襄《茶录》也提到川东一带用细密鹅溪画绢网茶揉搓,令茶末细而均匀:“茶罗以绝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羃之。”蜀人研茶之后的这道工序——揉洗以羃,不容大颗...
聚焦江苏文库|刘馨秋:“承上启下”是江苏茶文化的重要特征
唐代,陆羽曾经到南京江宁、栖霞等地调查、采茶,留下《茶经》的部分初稿;李白经游栖霞寺所作的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也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以茶入诗的先河。入宋以后,由于受气候影响,太湖冬季封湖,上可以行人,茶树生长受到影响。中国贡茶中心转移到闽北,建安北苑所产的北苑贡茶由此盛行。刘馨秋认为,...
谷雨品新茶,僧诗传千古。唐代齐己《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赏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茶为媒,通过对茶园美景、制茶煮茶过程以及友情的细腻描绘与叙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友情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唐代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东西问|杨海潮:茶马古道是怎么走出来的?
贸易活动带来丰富物资,也传播各地的生产技术。唐代《蛮书》记载,当时的藏族人用“积薪烧炭法”制盐,将盐水浇在燃烧的柴火上,水分蒸发后即得粗制盐颗粒。后来,其他制盐技术通过茶马古道进入,提高了藏族人的产盐质量。贸易活动促进各地区文化相通。作为茶马古道上代表性的货物,茶叶从四川、云南等产地运到西藏,...
千年茶韵,江西茶文化何以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道风景?
到了唐代,浮梁则成了全国著名的茶叶集散地,也因白居易所写的“前月浮梁买茶去”而更为知名;发展到宋朝,洪州(今南昌)、江州(今九江)的产茶量已经高达数百万斤,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茶叶经鄱阳湖,出九江口入长江,转汉水至襄樊,贯河南入泽州,经三路安抵平遥、祁县、太古、忻州、大同、天镇到张家口,贯穿蒙古草原到...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唐代边疆何时掀起饮茶之风?
茶入吐蕃:和亲队伍带来茶叶茶具唐贞观八年(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入长安,吐蕃大约此时方知有茶叶。历史学者李斌城认为,西藏饮茶之风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唐朝的和亲政策,即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嫁给赞普尺带珠丹等,两位公主入藏将茶带入青藏高原。元代高僧索南坚赞...
寻访|跟随“青睐”踏入恩施秘境 喝上六口茶,赴一场非遗盛宴吧
从唐代煎茶、宋代点茶、明代的茶寮,到恩施茶俗,巴盐古道,以及不同年代木制手摇揉茶机,直到恩施玉露历史上第一套机械化加工生产线,一路图文并茂、实物丰富的藏品,令大家沉浸式了解了恩施玉露的发展史。这些博物馆里的展陈物品很多都是张文旗的收藏,令人感受到恩施玉露未来会走得更稳更远。告别博物馆,大家一...
文博日历丨国际茶日,跟着“茶圣”陆羽品一杯唐朝的茶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目前已经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茶圣”陆羽品一杯唐朝的茶稍等!陆羽煮的茶马上就好!“茶圣”陆羽给我们煮茶啦!你看他头裹大唐最流行的冠饰幞(fú)头(幞头为古代包头用的巾帛。因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亦称“乌纱”,故后代俗称“乌纱帽”)...
茶成为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 中国制茶技艺走向世界
古人饮茶和我们现代人的饮用方式又有哪些不同呢?据记载,在唐代以前,人们流行在茶中加入盐、葱、姜、橘皮、薄荷等调味料与食材,制成“菜汤”“茗粥”等。到了唐朝,则出现了煮茶法。到了宋代,则变成了点茶法。国家图书馆馆员吉艺龙介绍:“宋徽宗亲自给大臣点茶,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