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闻
洛天依《窗前明月光》,歌词充满浓浓的思念,唱出了华夏文化的精髓牛牛音乐街3评2.3万01:36洛天依《又见明月光》,月光与回忆再降临,浓浓的国风忍不住单曲循环牛牛音乐街网友热议295用户6832404周深的《梁祝》湖南网友9月18日燕燕于飞经典梁祝福建网友9月18日黎明前的破晓周深太牛了、一人唱两...
...的五个疑问|乐府|绝句|唐朝|诗人|千古名句|床前明月光_网易订阅
李白《静夜思》是一首家喻户晓、人人诵读的著名诗篇,一直入选各种儿童古诗读本、小学语文教材,目前依然入选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原文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押下平七阳韵,床、光、霜、乡,四字同韵,重复两个“月”,音响密集而不假雕饰,朗朗上口而流畅自然,历来好评如潮。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网友说很矛盾,专家说:此床非床
只是,在当下,很多人突然对李白的《静夜思》表示质疑,因为李白的《静夜思》开头是这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太矛盾,因为在床前的地上,是不会产生霜花的。床的误解在过去大多数启蒙类唐诗读物上,为了让孩子便于理解唐诗,都会在唐诗一旁配上画。大部分《静夜思》的配图,都是画着一个唐朝人...
寻找消逝的童谣 五六十年前的本土童谣,河南这位老太张口就来 那些...
《小老鼠爬登台》,光爬法儿就有很多种。民间文化,万变不离其踪。研究搜集这方面的文化是很有意思的。相对而言,虽然农村说这些童谣的多,但现在很多农村人都已进城,因此,这些歌谣文化也随着老人的进城在向城市孩子传承。现代都市里,也能偶尔听到这样的歌谣。有关这方面的保护和搜集,河南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说都...
你们乱改儿歌的水平,不值一分钱
稍早一些的另一则新闻是儿歌《一分钱》被改成“一元钱”,这首歌牵连的年龄段更广、不满的人群更多,网友怒称,这是“毁经典从娃娃抓起”。对此,歌曲原作者潘振声老师的女儿表示:“这首歌写的是孩子天真无邪,跟物价没有什么关系。经典就是经典,我们今天唱来仍然可以体会当时创作者的心血。”...
“灰色”儿歌扭曲孩子童年:家长呼吁征集新歌
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一小门口,小学生梁悦(化名)随口就向记者说了一首很流行的儿歌:“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就读于山东省临沂市北园路小学的孟杰说这种儿歌,张嘴就来,比如说“窗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来自北京、山东、河北等地的学生纷纷表示,灰色儿歌班里的同学...
3.21世界儿歌日:儿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一,能贴近儿童,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儿歌相对缺乏,于是很多卿卿我我的成人歌曲进入儿童的吟唱之中,儿歌成人化现象严重。第二,少年儿童中出现一些篡改自唐诗或歌曲的不太健康的儿歌,如“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窗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等等。这些现象引起了许多...
“灰色童谣”在校园流行折射儿歌创作尴尬现实
事件回放:据报道,21日是世界儿歌日。近几年来,根据古典诗词和流行歌曲改编的一些另类童谣,也有人称之为“灰色童谣”在校园里悄然流行起来。这一现象背后折射的是怎样的社会现实,如何让“灰色童谣”远离校园?校园“灰色童谣”:“床前明月光,李白打开窗……”,“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
谷建芬操刀写儿歌
第一次进录音棚时,听见孩子们的吟唱声响起,谷建芬忍不住潸然泪下:“很久没听过这么纯净的声音,唱出这么优美的字句了。”这些歌词多半都是大家最熟悉的唐诗,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而那首《读唐诗》则像是对这些歌曲的总结:“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
五六十年前的本土童谣,河南这位老太张口就来 那些遗落于民间的...
”说到传承,孟宪明说,现在来说,民间歌谣儿歌的传承已经很糟糕,因为很多人读了书后,喜欢去读诸如“窗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之类的诗词,觉得这些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而来自民间的童谣等民间文化反而被忽视甚至不被重视,很多年轻的父母,“自己都没读过这些童谣和儿歌,又咋去教育孩子们去说这些童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