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出发,以诗歌致敬长江
中国现代白话诗在上海发源,1917年,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在上海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1920年,他的《尝试集》,也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到了上世纪50年代,艾青先生写过长诗《大上海》的,公刘先生写过《致黄浦江》。到了80年代,上海出现了非常有名的“城市人”诗群。这些年来,上海在新诗发展...
韩东:从诗歌到影像,跨界艺术家的创作之旅
说一个比较冷门的吧(在爱好读旅行记的人那里也许不冷门),日本河口慧海的《西藏密行》,简朴之极,也惊心动魄之极,但读下去需要很大的耐心——考虑到这是一个比较浮躁的时代,基本无人读书。环球网:在您的阅读经历中,是否有一些特别印象深刻或对您影响深远的书籍?能否谈一下您的感受和启示?韩东:总之,我比较喜...
用传统书法书写现代诗 “吉狄马加诗歌书法绘画展”亮相朵云艺术馆
今天“简约去繁拙朴归一——吉狄马加诗歌书法绘画展”在上海南京东路上的朵云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的书法作品,以吉狄马加个人书写的对联、诗歌、信札为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书法要么是写古人的诗词,要么写古人的名句。”吉狄马加说,他用最传统的中国书法,书写最现代的诗。他回忆起初学书法时,颜真卿...
...根基下的地域抒写——浅谈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中的现代诗歌
《我见桂阳多妩媚》分为“蓉城烟火”“山水画卷”“人事春秋”“文赋诗词”四辑,其中前三辑为现代诗歌,以下是笔者在阅读基础上对这部诗集中的现代诗歌进行浅析和探索。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影响由诗集《我见桂阳多妩媚》的现代诗歌文本来看,谢名健诗歌受到传统文化渗透或影响颇深,其诗在传统元素的运用、意境的营...
现代诗歌名篇欣赏:闻捷的《舞会结束以后》
这期间,写了著名的《天山牧歌》(组诗),影响较大。一九五三年调到《文艺报》任记者。一九五七年,在中国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写下大量诗作。次年,调任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副主席。一九五九年,出版了著名的反映新疆巴里坤草原解放初期斗争生活的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第一部《动荡的年代》;一九六二年...
为古代经典赋予现代诗歌韵律
为古代经典赋予现代诗歌韵律作者:张鹏禹(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学观察版编辑)近年来,短视频、有声阅读等新形式在普及传统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典籍、诗词歌赋、非遗曲艺等正在走进寻常百姓家(www.e993.com)2024年11月2日。但思想文化典籍往往因其内容的深奥、表达的陌生、语境的隔膜,不易为当代读者所接受。这方面,扎希的《执一不二...
一周观展|书法里的“百年吞吐”,莫奈的雾都伦敦
金秋时节,一些重要展览又将启动,在上海,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研究梳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一年一度的学术研究大展“百年吞吐——刘海粟书法大展”即将展出,将用全馆所有展厅来呈现这一重磅展览;浦东美术馆的“对话透纳”还在继续;上海东一美术馆则呈现了毕加索、莫迪里阿尼与现代艺术。
《现代汉语长诗经典》:诞生于生命的提问,完成于诗人的回答
按胡适的说法,新诗就是用白话,口语写成的诗歌,即现代汉诗,相应的,我把长诗命名为“现代汉语长诗”,正如我在序言里所说的,“现代汉语长诗就是用现代汉语创作的主题重大、诗意复杂、结构精密、篇幅较长的诗歌作品”。《汉诗百年》尚未出版,而这部《现代汉语长诗经典》编得晚出得早,也比短诗选厚重,或许更能让读者...
愿如风有信 | 埃及:诗歌将一如既往地成为阿拉伯人的文献
在长期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下,现实主义题材自然成为诗歌创作的重心。政治与革命、土地与祖国、现代与传统成为核心议题。现实中的种种悲剧激发诗人们的创作灵感,也促使他们在诗中反思当下、批判时弊。同上世纪民族独立解放时期的爱国主义诗篇相比,埃及当代诗人们淡化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赞颂与讴歌,更倾向于使用沉郁激愤的语言表达...
一周观展|在上海看全国美展油画展,巴黎读现代奥运文物
艺术长存湖山生色——周怀民捐赠40周年纪念展地点:无锡博物院展期:2024年6月28日—8月30日自1984年始,周怀民先生将自己毕生收藏的古代书画、近现代名家书画及他自己创作的精品力作226件/套悉数捐赠家乡无锡,其中赵孟頫行书临兰亭序卷,以及沈周、蓝瑛、陈洪绶、董其昌、文徵明等多位古代书画大家的作品,展现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