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何还需要诗歌?
几年后《诗刊》头条刊登了于坚的《尚义街六号》,这首诗在当年被认为是开风气之先——有着对口语出色的运用,以及诗句中洋溢着那个时代罕见的幽默感。△于坚诗歌,从过去到现在,始终在召唤人们诗意地栖居,超越生命的麻木。焦虑的时代,我们越来越需要诗歌。正因为此,近年来诗歌也已成为互联网平台上一种新的内容...
为什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几年后《诗刊》头条刊登了于坚的《尚义街六号》,这首诗在当年被认为是开风气之先——有着对口语出色的运用,以及诗句中洋溢着那个时代罕见的幽默感。△诗人于坚诗歌,从过去到现在,始终在召唤人们诗意地栖居,超越生命的麻木。焦虑的时代,我们越来越需要诗歌。正因为此,近年来诗歌也已成为互联网平台上一种新的...
读出属于你自己的诗歌宇宙丨“蓝星诗库”
诗集收录于坚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创作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尚义街六号》、《避雨之树》、《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作品”系列、“事件”系列以及长诗《0档案》《飞行》等,集中展示了诗人某个阶段的创作面貌和成果,体现了其“拒绝隐喻”的诗学理念。于坚作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强调口语化写作的重要性。他...
“世界永远焦虑,诗却是一种定力”
几年后《诗刊》头条刊登了于坚的《尚义街六号》,这首诗在当年被认为是开风气之先——有着对口语出色的运用,以及诗句中洋溢着那个时代罕见的幽默感。△于坚诗歌,从过去到现在,始终在召唤人们诗意地栖居,超越生命的麻木。焦虑的时代,我们越来越需要诗歌。正因为此,近年来诗歌也已成为互联网平台上一种新的内容...
每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
于坚,第三代诗歌代表性诗人,其名作《尚义街六号》被认为是开风气之先,他对诗歌体制、形式的不断挑战,为诗歌写作的当代拓展注入了活力。张执浩,知名杂志《汉诗》主编,他的诗歌具有浓烈的烟火气,作为湖北诗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生活和写作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湖北诗坛的气韵。
诗歌就是一种漫游,于坚携新作《漫游》来宁分享
韩东认为,于坚是当代诗歌的集大成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当一些诗人以极具争议的私人事件,通过大众传媒获得关注的时候,于坚则以自己扎实的诗歌写作成就获得了尊重和地位,他的《尚义街六号》开创了生活化和口语化的诗歌写作天地,而《0档案》则为诗歌引入了结构主义(www.e993.com)2024年10月31日。
诗歌重回C位?
尔后,于坚写下了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尚义街六号》,写下了《0档案》《飞行》等作品,还出版了《诗六十首》《于坚的诗》《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便条集》。他的《诗集与图像》《棕皮手记》,影响了当代很多诗人的创作。身为中国诗坛“第三代诗歌”的领军人物之一,于坚在诗歌写作上代表了南方、昆明...
李亚伟:愿做一个在山里、在海边写诗的小诗人
我写出《中文系》时是大学毕业的第二年,还很年轻,21岁。那时,胡冬已写出了《我要乘一艘慢船去巴黎》,万夏写出了整整一本油印诗集,于坚也写出了《罗家生》《尚义街六号》,韩东写出了《大雁塔》,杨黎写出了《怪客》。很多人在那几年都写出了那个时代的代表作。就我个人来讲,当时我就朦朦胧胧感觉到,这首《...
诗人于坚:人充满劳绩,然诗意栖居
1986年,《尚义街六号》一发表,于坚成为了“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带动起了口语写作的风潮。他拒绝隐喻,因为在他看来“语言本身就是关于世界的一种隐喻”,拒绝才是对隐喻的解救——日常进入了诗歌,生命回归了本身。换种说法,选择日常,正是因为于坚从日常中发现了神性,又或者说,他深刻体察到了无用之用。
【纪念新诗百年】于坚:鸡汤式的抒情在中国写作史上根深蒂固
1985年,于坚与韩东等人合办诗刊《他们》,次年发表成名作《尚义街六号》,1994年于坚发表的长诗《0档案》中日常和琐碎事物的罗列、大量词语的堆叠,又以其实验性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无论从写作实践的价值还是诗观的明确性来看,于坚都可以看作“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人物,也是后来“口语写作”和“民间写作”阵营的中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