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黄河文化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
学习100丨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习近平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
文化“两创”纵横谈|让“流动的文化”润泽运河两岸百姓
悠悠运河,生生不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开放胸怀、放眼世界,深入研究大运河文化、发扬大运河文化,不断获得滋养、汲取前行动力。6月22日,一艘游船驶过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凝聚家国情怀大运河镌刻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河流对文明进程的影响超乎我们的想象。一方面,河流...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长城脚下的他们这样做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总书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保护好、传承好、管理好文物和文化遗产,让中华文脉绵延赓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等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阐发历史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建设中华...
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哲学审视
传承是巩固文化主体性和延续文化命脉的前提;而创新更是文化生生不息发展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如果说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艺术团体都已经展开了积极行动,那么在...
小龙舟藏着大期待!汕头的小孩哥小孩姐们,正接过潮汕文化“接力棒”
当传统文化走近青少年,文化传承就有了希望;当青少年走近传统文化,他们的成长也将获得更加丰厚的文化滋养(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从追着英歌队伍跑的“英歌宝宝”,到碧波荡漾下奋力挥桨的龙舟萌娃,正是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为优秀的潮汕传统文化注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如今,汕头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4个,省级非遗项目51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60...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四个向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回望波澜壮阔的华夏历史,文化滋养下的伟大民族精神成就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呼唤坚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坚持以社会主义...
巴蜀大地上 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四川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近年来,四川壮大研究主体,深化课题研究,加强开放交流,持续推进9家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和5家古文字研究中心建设,在全国首创构建弘扬中国精神、具有四川特色的中华文化研究阐发体系,寻找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如今,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天回医简》已...
习近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一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
一吟千年 诵贯古今——生生不息的贵州传统吟诵
金声玉振的琅琅吟诵声从曾经的私塾坊间传承到今天的菁菁校园,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通过吟诵而识文解字、发蒙读书、修身立业。吟诵,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读书声,是中华文化一个古老弥新、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涵养的天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