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 野外原位溶质运移自动监测技术体系形成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申报的“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发明专利近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该装置主要包括监测面、出水面、防护罩、渗流筒、隔水地板结构等主体装置,同时设有自动监测负压、含水率、温度和采集水土样品监测孔,其中隔水地板进行了专门设计防止污染水体下渗,实现了傍河水土...
万峰林不仅是一座座山峰(下)
当你走进偏居一隅的泥凼石林时,能看到发育经历潜流带水动力、渗流带水动力、土下石林和地表石林四个完整阶段的演化过程,记录了早期岩石溶塌、崩塌再沉积的沧桑历史,是中国唯一一处发育在三叠纪角砾礁滩灰岩上发育的石林景观,也是“中国八大模式石林”之一的“泥凼模式石林”命名地。
第六届中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研讨会举办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严登华教授级高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汤秋鸿研究员等学者从景观-水环境响应与调控、水短缺风险精细化评估、潜流带结构功能、复杂系统模拟、富自然-功能协调、水循环及洪旱灾害等多视角,分享了流域保护治理的机理机制与科研成果。
河海大学夏继红教授团队《河岸带潜流交换理论》PPT
河岸带潜流层由于其独特的边缘效应和丰富的功能,正成为多个学科研究的热点。《河岸带潜流交换理论》(夏继红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10)是作者课题组十余年来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水利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成果的总结和提升。本书在归纳总结国内外潜流研究发展过程及主要理论的基础上,以河岸带潜流...
名著细读|卡尔维诺《阿根廷蚂蚁》:当紧急状态成为常态
海水忽进忽退,拍击着栈桥边的礁石。渔船在轻轻晃动,肤色薰黑的渔民们把一张张红色的鱼网和一个个鱼篓放进船舱,准备晚上出海捕鱼。海面平静,只是颜色在不断变化,时而蓝,时而黑,越到远处,色调越深。我想着远方的海水,想着海底的无数细小沙粒,以及被潜流带到海底、被波涛冲刷得干干净净的洁白的贝壳。”...
陈华鑫等: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古岩溶洞穴层状结构与形成机理
运用现代岩溶理论,探讨了层控岩溶的形成机制:碳酸盐岩原岩组构差异是岩溶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主控因素之一;潜流带岩溶水(饱含CO2)控制着岩溶洞穴的横向发育,岩溶古地貌控制同层洞穴的横向差异;平缓地层条件下的潜水面水位垂向带迁移控制洞穴的岩溶期次及层状结构(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基于各岩溶要素认识,构建了层状岩溶储层发育模式。
第616回:希波海战奠定文明,开创雅典黄金时代
平均水深55为,中部最狭处最深,达90公尺。水面有一股从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的急流,另有一股补偿性潜流带回更多盐水。沿岸重要港口有加利波利,埃杰阿巴德和恰纳卡莱。两岸矗立著许多著名城堡。海中有多种洄游于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鱼类。西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寺一世用船搭桥渡过此海峡,打响了希腊命运之战:萨拉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