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重到重力,航天员们如何在7.5小时内,完成奇迹般的回归?
返回舱落地后的样子非常抢眼,表面布满了一层黑色的痕迹,仿佛经历了“烈火焚烧”。其实,这种“焦黑”并不是坏了,而是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时,和空气摩擦得火花四溅所造成的。飞船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以超快的速度冲进大气层,这时空气摩擦会产生上千摄氏度的高温。若没有特别的防护措施,舱体很可能会被这高温给...
网友灵魂疑问:为啥空间站不解决失重问题?难道不能创新一下吗?
主要原因是空间站在近似圆形的椭圆轨道上惯性飞行,近地点远地点的高度都在400公里左右,靠近地点和远地点之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变化保持飞行速度,近地点时的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这样的圆周运动中,地球的引力恰好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空间站中的物体都基本不受重力影响(仍有引力,只是引力被抵消)。为什么不模...
空间站生活 忙碌又精彩(科技视点)
空间站的空气净化系统,可以处理空气中大部分的有害气体,而一些边边角角灰尘的存在,很可能会对空间站和航天员造成一系列影响。叶光富和翟志刚两人配合,用吸尘器对这套积灰设备进行大扫除。在空间站生活期间,难免会产生大量的垃圾。3位航天员对厨余垃圾进行了分类,食品包装袋要放到专门的大袋子里,湿垃圾也会另外回收。
NASA公然造假?网友发现国际空间站气球掉落,宇航员根本没失重?
“气球掉落的现象可能是由于舱内气流变化或设备内部的特殊设计,”史密斯博士解释道,“这并不能证明国际空间站的失重状态是假的。”他的解释在科学界引起了共鸣,但在普通民众中却未能完全消除疑虑。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科学的解释往往显得过于复杂和晦涩,难以理解。持续的质疑:真相还是谎言?尽管有科学家的专...
国际空间站20年:不断老化要修修补补 还没有接替者
宇航员将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舱室隔离开来。但几周后,他们仍然无法找到泄漏点的确切位置。上个月,一名宇航员做了一项小小的侦查工作,他打开一个茶包,看着茶叶在失重的太空环境中缓缓飘向微小的缺口,缓缓泄漏的空气不断发出嘶嘶的声音。国际空间站已经太久了。它不时会漏水,需要宇航员不断修修补补。厕所也坏了,...
国际空间站上的生活并不美好:臭气熏天、嘈杂脏乱、充斥死皮细胞
否则别说宇航员执行任务了,可能在这样一种失重且密闭的环境下,正常的呼吸都会成为极大的难题(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所以,国际空间站中还配有像食物储存设备以及特制的炉具。用于水资源回收利用的设备,以及生成氧气的电解水装置,和用于氧气循环的设备等大型仪器。而我们提到的这些还并非国际空间站上的所有装置。
轻舟向远:太空资源开发利用背景下的中国空间站
在空间科学领域,利用微重力环境开展了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和流体物理及燃烧等基础科学的研究。在空间新技术领域,对高效热电转换装置和导电环磨屑迁移进行了试验。这些装置及其运行机理都对重力敏感,在地面环境下无法获得在轨工作的真实状态。空间站成为消除天地差异的试验平台,站上进行的技术试验成果是载人月球探测等未来航天...
你知道中国空间站建设过程中为何要“空中转体”吗?
问天舱转位后,空间站形成“L”字构型可能有人觉得: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机械臂处置20多吨的东西应该困难不大。事实上,大型舱段移动所产生的惯性不容忽视。如果在转位过程中没控制好速度,就会超出机械臂的扭矩范围,发生险情。所以实验舱的转位过程相当谨慎,还需要得到力矩陀螺协助。
航天员太空行走时为什么不能在太空自在遨游?
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航天员会发生前庭功能障碍,产生晕眩、恶心、呕吐等“航天运动病”。长期失重会造成人体内钙、磷、镁等无机盐的排泄增加,发生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太空中没有空气,对流消失,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空间站90分钟绕地球一圈,一半时间受太阳照射,一半时间受地球阻隔,照射时温度超过100℃,阻隔时下降到-100℃...
国际空间站又漏气了!能不能撑到2030年?外媒:得看俄罗斯心情!
不过在国际空间站内空气也是相当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少量泄露还是可以补充的,比如通过国际空间站储备气瓶,氧气则可以通过水的电解,在比较少的泄漏后保持足够的气压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不过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每一千克都是火箭送上去的,要是按每千克1万美元成本计,这一天就要漏掉9000美元,成本确实有点高。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