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杭州披露!横空出世的良渚文化从何处来?
墩东台地位于内圈水系外侧,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布有两处良渚文化贵族墓地,曾出土大量玉器。在遗址台地南界,出土有“日月山”等刻符的大口缸残片,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与海岱地区存在密切文化联系的证据。本次考古发现表明,寺墩遗址在距今5000年前后即已呈现出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并逐步走向繁荣的良渚文明,为长江...
南京先民图腾居然是扬子鳄!揭秘南京最大的史前聚落遗址!
薛城遗址初现南京文明的曙光,是南京乃至江苏地域文明探源的关键遗址之一,对南京文化史的研究、古丹阳湖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的构筑、长江下游地区早期文明化进程的探讨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薛城遗址大量保存完好的人类遗骸极为罕见,为研究我国南方史前体质人类学提供了一批宝贵的实物资料。薛城遗址在生业模式、丧葬习俗...
良渚文化“两创”一年间
7月6日,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五周年,也是第五个“杭州良渚日”。当天,良渚古城与西班牙托莱多古城进行对话。参加对话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东亚地区代表夏泽翰说:“我们希望和良渚、和杭州进行更多的文明对话,促进中西文化更好地交流交融。”这一年,来良渚的国外访客也与日俱增。今年3月,孙小也加入良渚古城遗址...
长江下游区域文明考古取得新进展
良渚文化主要遗址分布于长江下游区域。目前,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凌家滩、寺墩、福泉山、玉架山、良渚等中心聚落和中初鸣、磨盘墩、柘林、大榭等遗址的系统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对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整体进程的认识得到显著提升,对从崧泽到良渚的演进发展的动因、过程有了较深认识,对各中心聚落的结构和演变有了进一步了解...
“考古中国”发布最新进展——长江下游区域文明考古取得新进展
良渚文化主要遗址分布于长江下游区域。目前,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凌家滩、寺墩、福泉山、玉架山、良渚等中心聚落和中初鸣、磨盘墩、柘林、大榭等遗址的系统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对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整体进程的认识得到显著提升,对从崧泽到良渚的演进发展的动因、过程有了较深认识,对各中心聚落的结构和演变有了进一步了解。
稻作文明,母亲河长江的馈赠
郭伟民: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流域“城”的整体表现几乎同步,形态大体一致,尤其中下游,都是在环壕聚落的基础上出现的(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从考古发掘来看,多处遗址都是挖土堆起来做土埂,且越挖越深、越挖越宽,进而从环壕聚落向“城”演变。下游的良渚文化、上游的宝墩文化可以说参照了中游的“城”的理念,从城墙、城壕的挖掘和...
探访远古“中华龙”|考古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与红山文化玉龙有神似之处值得注意的是,史前时期虽然交通不便,但凝结着红山先民独特的崇龙礼俗的玉龙,竟然从西辽河一带南向扩展,还影响了长江中游的肖家屋脊文化,以及长江下游江淮地区的凌家滩文化、环太湖区域的崧泽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早期。对比考古发掘出土的龙形玉器,我们不难发现史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玉龙与红山...
国宝画重点丨从这里看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演进
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遗址延续时间长,谱系完整出土可修复遗物4000余件丰富的遗迹和器物展现了长江下游地区先民的生活图景该玉璜由两段半璜通过侧面穿孔绑缚绳索,缀合成完整璜体体现了先民独到的设计感和高超的制玉技术...
当良渚文化遇见新加坡,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距今约5300年-4300年。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图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有规模宏大、三重布局的城址;有目前已知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有见证阶层分化、等级分明的墓地;有象征信仰和制度的系列玉器,完整呈现...
何一民:长江文化之光照亮中华文明进程
距今55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后期,考古学家在长江流域所发现的水稻考古遗址数量剧增,一是发现了分布异常密集的长江下游良诸文化时期稻作农业遗址,二是在长江中游地区发现了大量屈家岭文化时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稻作遗址群。三是在长江上游还发现了宝墩文化时期的水稻考古遗址。可以说,此一时期长江上、中、下游的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