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丧父,10岁丧母的高尔基,幼时悲痛都在《童年》里
小阿廖沙的童年温情寥寥,更多的是人性自私的恶与恨、物质贫穷的苦与累,而这些也正是高尔基本人3岁至10岁真实的记忆片段。在《童年》里,我们看到的是父母缺失的童年对孩子所带来的不可挽回的影响,也是孩子今后漫长人生道路的底色。一、3岁懵懂时父亲已去世《童年》的开端是阿廖沙父亲的葬礼,阿廖沙的父亲因为...
春节阅推荐|高尔基的《童年》,家庭矛盾这件事,似乎没出路可言
而3岁的阿廖沙只是对染布充满好奇,然后被表格撺掇着将白色布料扔到染缸里,就被外公打到昏迷。而之后,外公来到床前,给了小男孩几个葡萄干,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被家人打没什么,这不算丢人。你不知道外公我年轻的时候挨了多少打,我挨的打,你们都想不到的,那是上帝看了都会心疼的。然后我从一个孤儿,能管着...
读高尔基《童年》: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完全可以靠自己赢回来!
导读:高尔基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为大背景,记录了自己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在《童年》这本书中,高尔基化身为主人公阿廖沙,在尘世之间,艰难生存,苦中作乐。生在一个残缺的家庭,处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人就应该无可救药地沉沦下去吗?高尔基笔下阿廖沙用自己的经历,传递给人们的答案,掷地有声:我们无法选择怎样...
《童年》:高尔基从苦难生活中寻找人性光芒
高尔基三岁失去了父亲和新出生的弟弟,外婆带着他和母亲回到了外公家。这个家庭家道中落,充斥着相互敌视的浓烈氛围。这种生活让人感到压抑、窒闷,这也是许多普通的俄罗斯人曾经生活的环境。外公是一个染坊主,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物,他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盘剥手下的工人,阿廖沙—童年高...
灾难的童年和绝望的青年,高尔基是如何走向革命之路的?
不幸的生活几乎毫无指望,高尔基不止一次想到自杀。在母亲去世之后,高尔基就离开了自己的家庭,自谋生路。在做了几年小工之后,高尔基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仅仅读过教区学校,识字都不多的高尔基如何才能上得了大学呢?当时高尔基心仪的大学是喀山大学,1884年,16岁的高尔基决定来到喀山,开始边攒钱边自学。
书果星球:如何带孩子整本书阅读《童年》?方法在这里!(导读案例...
该书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书名透露哪些信息?1.带着好奇心来开启阅读...
高尔基死亡之谜:与他一起生活了8年的情妇,竟杀死了高尔基?
1919年,51岁的高尔基住在彼得格勒,此时的他已经写出了长篇小说《童年》《母亲》《在人间》以及散文名篇《海燕》等。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政权打击反革命的运动被扩大,高尔基也受到监控。当时,他健康状态不佳,婚姻又出现了危机,感情几近崩溃。有一天,朋友说替他找秘书的事有了结果,一个叫穆拉的漂亮女人会多国语言,...
原生家庭潜意识:童年时期有过这三种经历的人,骨子里相当自卑
两岁以前的婴儿需要进行体育教育。然后从2~12岁需要进行儿童教育,12~15岁需要有智育教育,15岁到二十岁需要有德育教育,而男女青年还需要有爱情教育。教育需要尊重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器物把外界的东西塞进去。智育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以及理性思考能力,不局限于学习知识;德育是提倡精...
叶辛:以文学为历史做个注脚
1.因高尔基《童年》而起作家梦叶辛出生于1949年10月,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像同时代许多在上海长大的青少年一样,十九岁以前,他从未到外地生活过。少儿时代,叶辛做过很多梦。读了描写天空生活的书,想着长大当一名飞行员;读了描写大海生活的书,便立志要当一个体魄强壮的海员;读了描写战争的书,他又想着若能在战场...
劣质图书充斥书市,该管管了
高尔基3岁丧父,11岁丧母,《童年》写的就是他从丧父到丧母这一段时间在外祖父家的生活,那段生活是“一个悲惨的童话”,“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这样的童年用一张表情快乐的男童做书的封面图片适合吗?何况高尔基的外祖父家在城里,他在《童年》里,从来就没有提过他曾肩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