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瑶 | 中韩两部《续资治通鉴纲目》比较研究
顾宋元二代至今未备,卿等宣遵朱子凡例编纂宋元二史,上接《通鉴》共为一书。”于是再次开启了以纲目体例续修宋元史的编修工作,并将《宋元通鉴纲目》改名为《续资治通鉴纲目》,进一步强调接续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之义。
孙卫国:试析文天祥“黄冠故乡”之谜与朝鲜儒士的解读
如黄长椿说:“这不象是文天祥的话,完全是无中生有。”接着指出:“关于文天祥愿为道士以方外备顾问的话,在邓光荐和刘岳申的文天祥传中都没有。邓光荐是文天祥的知己,曾和文天祥一同抗击元兵,也曾被元兵俘虏,他最了解文天祥。刘岳申是庐陵人,对文天祥的事迹是比较熟悉的。”[8]刘华民指出:“根据邓、胡两传...
文天祥曾在此怒斥伯颜!临平这座小公园的故事你知道吗?
当时宋朝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至明因寺与伯颜谈判,试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来到临平明因寺,与伯颜“吵了”一架。这一架,响彻天下后世,明因寺也有了另外一个名字——“文天祥怒斥伯颜处”。文天祥是如何怒斥伯颜的?根据《续资治通鉴》记载,文天祥对伯颜说:“你...
孙卫国 | 忠义与正统:朝鲜王朝对文天祥的认知与崇祀
在朝鲜王廷经筵、日讲中,他们经常讨论文天祥的传奇经历;越到后期,他们对于文天祥的事迹也越熟悉,不仅常将朝鲜人物,如郑梦周、李舜臣、姜沆、赵宪等比附文天祥,每每借文天祥说事,而且将文天祥这位中国历史人物,逐步融入他们认知范畴,最终接纳他为朝鲜所尊奉的忠臣先贤,赋予新的象征意义。(一)朝鲜王朝对文天祥全方...
浙江宣传 | 《资治通鉴》的“铁粉”
虽然写的是工具书,但胡三省绝非一个“工具人”。《资治通鉴》中涉及许多朝代更替的史实,与他所处的时代何其相似,“胡注”正是他在“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南宋捧出的一腔赤子之心,也是他不肯阿谀事权贵的一种托付。当文天祥振臂一挥呐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候,胡三省则选择用细密的注脚搭砌...
张国刚 |读《资治通鉴》的三篇序言
胡三省是宝祐四年(1256)的进士,与文天祥(1236-1283)、谢枋得(1226-1289)是同科进士(文天祥是第一名),宋人称之为同年(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胡三省秉承家学,酷爱读史,入仕之初就已经以《通鉴》专家知名。1275年,他曾被推荐到同为台州老乡的贾似道幕下任职,见其冥顽刚愎,不听正言,乃弃官归乡里。宋亡不仕于元朝,专心注释《资治...
胡三省生平及其《资治通鉴音注》
耕耘之余“又从事科举业”,攻读四书五经,还不忘父亲教导“史学不敢废也”,每逢晨昏研读《通鉴》。胡三省从16岁至26岁的10年中,生活上虽然窘迫,但是学业上却大有长进,不仅为登进士第奠定了文化基础,而且为以后注释《通鉴》积累了大量知识。宝祐四年(公元1256)胡三省与宋末名臣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及邑人舒岳祥...
《通鉴》札记(45)简述《资治通鉴》的续作
胡钥有感于诸家注《通鉴》音义、释文多有乖谬,又见胡三省天资聪慧,遂有“若能刊正乎”的寄望。胡三省一句“愿学焉”,一生就钉在此事上了。胡三省音注《通鉴》并不轻松,时逢乱世,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宝祐四年(1256),胡三省与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同登进士第,并于是年开始著述《资治通鉴音注》。此前胡三省在...
张学良说蒋介石思想太旧 满脑子岳飞文天祥
张:举一例以言,委员长满脑筋都是岳武穆、文天祥、史可法,总觉赶不上时代。因为看了蒋介石的日记,张学良知道蒋介石正在看什么书。相隔七十年之后,蒋介石日记向学界开放,笔者有幸先睹为快。蒋介石读过哪些书,爱读哪些书,自是笔者查阅蒋日记的一个兴趣点。查1936年的蒋介石日记,蒋是年所阅读的书,主要有四种:《中...
送给孩子更好的礼物是书 | 中华书局“六一”书单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商鞅立木取信,为国变法;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故事是“最美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