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开拓者
《走向历史的深处》是陈先达孜孜求索马克思历史观的力作,书中以人类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历程为前导,着力研究马克思如何突破以往历史观的局限而走向历史的深处,即发现历史自身规律的过程,由此深刻揭示了马克思的历史观在人类历史观变革方面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其中特别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范畴、理论价值、内在矛...
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作为中国哲学的发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以及以《尚书》《周易》《礼记》为代表的儒学经典对于后世的学统构建与哲学发展无疑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欧阳祯人认为,《乐记》文本的“践形”有三个层面的意蕴,即身与心的统一、天人的统一、对人文世界的感化作用。认为《乐记》可激发的人学境界,进一步诠释了...
唯物史观:西方历史哲学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的机器观是19世纪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和科学总结。追溯其思想源头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机器观与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在哲学史中的相关论述有着密切联系。法国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傅勒为了反驳以索布尔、马佐里克等人为代表的法国主流大革命史学派的简单化、教条化以及目的论史学等方面的问题,特意出版了《马克...
《西方道德哲学通史(古希腊罗马卷)》:展现西方道德哲学的历史演变
全书始于希腊神话与自然哲学,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后世思想奠基,继以怀疑主义、斯多亚主义、伊壁鸠鲁主义三大希腊化哲学流派,直至西塞罗、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等罗马哲人。作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邓安庆梳理西方道德哲学的希腊罗马源流,从道德哲学的历史演进与整体面貌中,展示了伦理思想的道义实存精神之根...
矛盾与中和:从思维方式看“第二个结合”的内在契合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创立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过程实现了西方哲学演进史上的问题域转变,超越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近代西方哲学。由此,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对旧唯物...
建构中国自主的管理哲学知识体系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成为一个重大时代命题(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建构中国自主的...
西方文明在演进中表现出两个弱点
作者:何中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从历史上看,西方文明在其漫长的演进中表现出两个弱点或曰局限性:一是文明与野蛮的吊诡,二是“伪普遍性”的扩张。文明与野蛮的吊诡文明同被它所超越和克服的赤裸裸的野蛮相比,更容易造成一种隐蔽的野蛮,从而有可能沦为伪善。作为文明在历史展开中遭遇的异化形式,这...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遵循
中华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拥有百余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拥有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特别是拥有新时代以来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的成功经验,这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重要基础和最大底气。我们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
第七届汉语哲学论坛“语言表达与绘画表达——汉语哲学的多重维度...
汉语在自身历史中是随着中国社会与文化的不断变迁而持续演进的,今人所理解的古代汉语的歧义是居间性的展现形态,需对此种断裂的有清醒认识。随后,傅永军教授讨论了语言、世界经验与汉语哲学的关系,他指出伽达默尔属于西方哲学中的“语言开显论”阵营,语言是思想世界、开显世界的动态性中介,语言的活动就是思想之所以...
赵秀玲:乡村文化振兴的历史演进与创新路径
赵秀玲:乡村文化振兴的历史演进与创新路径近现代以来,我国一直重视乡村文化建设,这主要包括以下阶段:一是西方文化视野下对乡村落后文化的改进,二是中西文化交融下对乡村文化的辩证理解,三是以主体自觉对乡村文化进行改造,四是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这是一个不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化、实践化的过程。目前,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