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走近西藏佛的阿兰若 热振寺
公元1840年,一个名叫钦则旺布的僧人,不畏风尘,走遍卫藏腹地,将藏传佛教各派系的主要圣迹有条不紊、脉络分明地记载在《卫藏道场胜迹志》里,这部古书记载的第一个寺院就是“佛的阿兰若降热振寺”,可见该寺地位之高。20世纪中叶,在经历了天灾、人祸后,热振寺内的灵塔、殿堂、佛堂、僧舍倾倒多处,使昔日灿烂的“佛...
【佛墨对话】本会主席黄蕉风先生与佛教高僧济群法师就墨佛二家...
香港墨教协会:佛墨对话名刹南普陀寺后山阿兰若处,与高僧济群法师一杯下午茶。法师赠书寄语本会主席黄蕉风和墨家:自觉觉他!黄主席亦向济群法师赠送墨家与新儒家论战的新书《非儒——该中国墨学登场了》,并邀请法师今夏赴港讲座进行跨宗教对话。黄主席和法师聊到佛教和墨家对使用暴力匡扶正义的看法。即面对世间...
人民政协报济群法师访谈录:弘扬人生佛教
作为汉传佛教的长老之一,又是极少数长年坚持“自修与弘法”为佛法根本的济群法师,在当前中国佛教界可谓桃李满天下。数十年来,在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闽南佛学院担任教学弘法,为佛教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了使佛法回归人本精神,他以出世心行入世事,以兼容并蓄的思想,深入浅出地广宣佛法,化导民心,利济苍生,并在...
济群法师: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山水画中,有古寺梵刹、阿兰若处;人物画中,则有诸佛菩萨、金刚罗汉、高僧大德。而各个朝代抄写的经书,则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古代书法作品。其中,书法大家的抄经名作便不胜枚举,如王羲之书《遗教经》、张旭书《心经》、柳公权书《金刚经》、苏轼书《圆觉经》、赵孟頫书《妙法莲华经》、林则徐书...
明海法师观点:佛教不主张离群独居
二、由树我们感受到了佛教浓厚的“山林”气质、“山林”精神阿兰若(aranya,意为寂静处)处住是出家比丘理想的生活方式。出家人和世俗人群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亲近于山林,这不是隐遁和逃避,而是反省与批判。深入其中蕴藏的价值观,我们赫然发现人类的居住形态和精神状态之间的内在关联,这一关联在两个相反的方向形成对比...
方丈法语丨佛教的苦行观
以上十二种行法中,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节量食及中(午)后不得饮浆,乃有关食事(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着弊纳衣、但三衣乃有关衣服。在阿兰若处、冢间住、树下止及露地坐乃有关住处。但坐不卧乃有关威仪。求道者若于此四者无所贪着,则能弃除身心之恶法,专心佛道。
又现假活佛!10年骗了2个亿
佛陀住世时,修行人常住阿兰若处,根本没有寺院。过去祖师大德兴建道场皆是随缘,且只以适合修行为着眼点,而不以造型格局之美观为目的。试观当今很多空荡荡的偌大寺院,多是此类人所建。六、盲目苦行此类外道邪师不读经论,不知佛法依中道修行,为标新立异吸引徒众,便违反佛制,刻意苦行。
很多学佛之人跟随邪师却不自知!邪师的40种典型表现!
其十九,世智聪辩:有一类邪师对解脱生死毫无把握,也不知在阿兰若处实修,只是通达一部分经论的文字相,便以为能弘法利生。他们一遇恭维礼敬即生极大我慢,认为只有自己对经论理解最确切,只有自己所学乃是正法。讲解经论时,其目的不在引导人学佛解脱,不过为炫耀自己博学多闻。若人不信服,便与人争论强压服之,言词逼...
骆家序岳红诗集《那世的我》:心及佛,诗即佛
这样的心作,俯首皆是:《那时的我》、《灭度》、《阿兰若》、《莲意》等。但岳红写“他者”和咏花的诗作,同样精彩。我想,这一方面得益于她多年“众生普渡”的佛界理念指引,另一方面则因为咏花之物皆为她亲自栽种有关。如这两首《滴水观音》、《薰衣草》。“志远当村长后/人们常常看到他在村子里/捡垃圾/他...
佛花降祥圣善寺(河洛广记)
圣善寺的修行场所,分两个院,即比丘院和比丘尼院,位于寺院的北区,杨玉环住在比丘尼院的阿兰若。阿兰若,佛教用语,梵文原意是森林、树林,这里指禅修的寂静处所。圣善寺作为禅宗的中央道场,住了众多的比丘尼,她们都是出家的贵族女儿。她们除了参禅,还有很多其他功课要做,当前一样重要功课就是采牡丹,即每天都要把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