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怀才不遇是因为本事太大,还是水平太菜?
为什么《资治通鉴》对于李广的评价也非常高?那是因为《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的,而司马光是司马迁的后代。在司马一族的笔下,李广名将的光彩就这样流传给了后世。虽然本文扒去了李广的外衣,将他说得不怎么好看,但不管怎么说,李广还是一名好的战将。如果他只是战将,而不是统军之帅,跟随的又是名统军之帅,他可能也...
骁将李广身经百战,威震匈奴,缘何终身不得封侯?
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很高,认为他和“治军严整”的程不识一样皆是“名将”。南宋叶适在《学习纪言·史记》中辩驳道:“李广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论之,固非矣”。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支持叶适的观点,认为李广是“攻兵之将”,程不识乃“守兵之将”,一攻一守,各有所长,“非可一律论也”。李广久战无...
没文化真可怕,德云社演员兴奋晒锦旗,细看内容却是讽刺他
但是,如果从内容角度看的话,就会有一个很讽刺很幽默的结果,郑好以为送锦旗的人是在夸他,毕竟是将他比作李广,实际上细看内容却更像是在讽刺他,因为拿李广作比,可不是一个好事。二、李广西汉将军李广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以司马迁为代表的一些世家和士族同情他的遭遇,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一些历史学者...
神射无敌,爱兵如子的李广,其带兵方式为何屡遭史家批评?
因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李广的治军之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为将者,亦严而已矣。故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显然,司马光是完全站在程不识这边的,他认为李广的行为...
复盘西汉大将李广家族:三代人的悲剧
祖辈李广的宿命这时在李陵身上重演了——李陵血气方刚,不愿意担任后勤工作,希望直接加入战斗。他求见汉武帝,表示愿意率领5000步兵插入敌阵,以分散匈奴骑兵的优势兵力,减轻贰师将军的压力。汉武帝的态度很明确:我实在没有更多的骑兵派给你了。李陵却自信满满:用不着骑兵,臣愿以少击多,5000步兵就能直捣匈奴王庭。
“李广难封”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上图_《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李广:看来我是我的问题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有学者就认为,“李广难封”实际上正是李广性格所致(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也就是说,造成这一悲剧的人,恰恰是李广自己。这么说,有依据吗?我们不妨就拿李广与卫青做一下对比。卫青是什么性格?《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学术逻辑与唐宋时人对汉武帝的看法:读《制造汉武帝》| 林鹄
其次,辛著花了很大笔墨,论证单从《汉书》的记载中,根本看不出武帝晚年曾有悔过之举,以此说明这是司马光仅凭不可信的材料编造的故事。不过,辛著的论证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我们先来看《汉书》中的两处记载。《汉书·西域传下》称汉武帝在贰师将军李广利投降匈奴后,“悔远征伐”,发布轮台诏,“深陈既往之悔”...
四大原因浅析李广为何封不了侯?
司马光告诫人们要学会打仗,而不是学李广:“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第二,糟糕的战略规划气度决定格局。客观来说,李广有将才,能冲锋陷阵,能打胜仗,但缺乏指挥千军万马的战略规划能力,骁勇善战,不能胜任统帅之职。尤其是李广爱,逞匹夫之勇,往往陷入绝境...
专访|李凯:柏杨是当代作家说史,司马光是古代史家教育帝王
宋儒法古崇圣,按钱穆先生的话就是“明儒道以尊孔,拨乱世以返正”。宋史中很多情节,是再现儒家典籍。司马光的法古崇圣的情结很重,他把儒家政治理论当作治国理政的依据,甚至代圣人立言,仿照《周易》写《潜虚》(此前扬雄仿照《周易》写太玄),仿照《左传》写《通鉴》,其儒学教诲作用非常明确。众所周知《左传》是...
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人才?这些话“典”明答案
“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出自北宋司马光的《稽古录·卷十六》。司马光在人才选拔和管理方面提出了4条标准:要用人之长处,不求全责备;要仔细分辨,听其言、观其行;要量才适用,让人各得其所、发挥特长;对看准了的人才要大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