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了太多假的“科学家励志故事”
其实,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受到博物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Hooke)的启发,而非苹果砸中脑袋。1671年,胡克发表论文《试论地球周年运动》,提出天体有吸引力、惯性运动、引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等3条假设。1679年,胡克在给牛顿的信中讨论了他设想的“平方反比定律”,还向牛顿建议了计算方向。再后来,牛顿按照胡克的思路、...
从0到1,从并跑到领跑(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前沿领域的创新故事⑤)
张平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不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领军人才。张平说:“一流的科研成果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做支撑。有一代又一代通信人奋勇争先,我们定能攀登移动通信行业一座又一座高峰。”记者手记迎难而上敢拼敢闯接受采访时张平院士平和沉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向记者解...
科学家故事 | 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化工学科开拓者——陈家镛
陈家镛在回国前收到了享誉世界的著名冶金学家叶渚沛先生的来信,邀请他到正在筹建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工冶金所”,2001年更名为“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陈家镛在上大学时早已耳闻叶先生大名,于是欣然接受其邀请,加入化工冶金所担任湿法冶金研究室主任,带领同事们开发湿法冶金技术处理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
探索细胞里的生命奥秘(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前沿领域的创新故事)
张宏非常敬佩以贝时璋、邹承鲁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及他们身上展现的精神风范。“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都做出了许多原创性工作,我们现在的科研条件比过去好多了,理应做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张宏表示,“我们这代人要传承好科学家精神,为年轻人做好榜样。”《人民日报》(2024年10月10日06版)...
...探究大气变化机理(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前沿领域的创新故事③)
黄建平,1962年出生于青海西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他长期扎根西北,专注于半干旱气候变化机理和预测研究,带领团队建立了我国首个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平台,研制了适用于极端恶劣条件下作业的移动监测系统,攻克了同时探测不同时空尺度环境污染与气象灾害的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白日梦对大脑的好处,早已体现在儿歌里
弗莱彻认为,文学可以与其他许多事物一样,也成为一种科技发明和创造(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当人们感到沮丧和无助的时候为什么常常到文学作品里寻求解脱呢?荷马、莎士比亚、奥斯汀等每个时代的伟大作家,在文学领域里作出的技术突破,应该被视为叙事故事兼神经医学的进步。《文学发明》一书探论了文学史上功效最大的25个发明。现代神经科学已经...
60后、70后、80后、90后的科学家,他们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坚守中国科学精神,80后科学家们铆足了劲争骨气。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曾科学凭借董氏奇穴针法,被南太平洋岛国居民称为“Magicalhand(神奇的手)”。广东省人民医院陈崇是“脊髓、神经刀尖上的舞者”,致力于推动脊柱骨科迈向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90后科学家逐浪而来,尽显新时代的科学底气。“有人说我们90后...
硬核科普撒播“科学家精神”,听史军讲述三位科学家与植物的故事
史军讲述科学家钟扬收集种子的故事。新京报记者冯琪摄将科学家精神的种子撒播在学生心中史军和同学们分享了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袁老曾说,他曾两次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子粒像花生米那么大,而他则和几个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高平:以实际行动肩负国家科技进步重任丨科学家故事⑩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一代代科学家的探索、创新、突破,换来今天中国的腾飞。匠心筑梦,领航有我。近期,广州市科协推出“科学家故事会”专栏,讲述广州科技工作者那些不平凡的奋斗,一起聆听在壮阔星空下的科学家故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先进材料团队...
《科学与科学家故事》:推动科学教育落地生根
第五,国际视野。该书梳理了中外数百位科学家的故事,青少年在阅读中不仅能了解中国科学家的成果和故事,还能了解到国外科学家和国外科学前沿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国际视野、提高科学素养。(作者姚喜双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裴鸿卫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柴如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