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阅读|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当苏轼遇见王安石(一)
苏轼故意杜撰这么一个故事,显然蕴含了双重的埋怨:一是怪王安石有眼无珠,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华;二是怪他在“乌台诗案”中不替自己说句公道话。之所以说这个段子的可信度不高,是因为其中有个一望便知的明显“硬伤”。原文中有这么一句:“公(指安石)曰:‘好个翰林学士,某久以此奉待。’”事实上,苏轼出任翰林学士...
同济大学崔铭教授揭秘:苏轼与王安石的恩怨交织|东坡大家讲
王安石与苏轼: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同为文坛领袖欧阳修的门生,常被误认为同一辈人。但实际上,王安石比苏东坡大了16岁。公元1037年,苏轼才出生时,王安石便已随父入京,其才华得到了欧阳修等人的赏识。1069年(熙宁四年),苏轼和弟弟苏辙守完父孝回到京城,王安石已被宋神宗任命为...
苏轼与王安石的异同与相知犹如“春到江南花自开”
变法激化二人矛盾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同为文坛领袖欧阳修的门生,常被误认为同一辈人。但实际上,王安石比苏东坡大了16岁。公元1037年,苏轼出生之时,王安石便已随父入京,其才华得到了欧阳修等人的赏识。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苏轼和弟弟苏辙守完父孝回到京城,王安石已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考取进士,也有一段与苏轼雷同的“传奇故事”:史料记载,王安石本被主考官晏殊列名第一,但应试“赋”这个科目中写有“孺子其朋”一句,惹得宋仁宗不高兴,与第四名杨寘互换,最终与状元失之交臂。“孺子其朋”出自《尚书·周书·洛诰》??,原文的意思是周公在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时,告诫他要将大臣们视为朋友,...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当苏轼遇见王安石
王安石的第三任官职是舒州通判,也在淮南。早年他赖以一举成名的处女著作,书名就叫《淮南杂说》。苏轼故意杜撰这么一个故事,显然蕴含了双重的埋怨:一是怪王安石有眼无珠,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华;二是怪他在“乌台诗案”中不替自己说句公道话。之所以说这个段子的可信度不高,是因为其中有个一望便知的明显“硬伤”。
王安石的一首奇诗,短短28字,连用了8个“山”字,令人拍案叫绝
而钟山,给王安石带来了恬静的田园生活,和许多朋友,如苏轼,他们抚平了王安石内心的郁闷(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苏轼)正是如此,这首诗寄托了一位曾经意气风发,锐意改革的奇人,没有了从前的锐气与浮躁的情感。因此,诗人一体,更显奇境。三、皆源于钟山而这首诗,与南京的钟山也是息息相关。
王安石和苏轼看透世情后各写一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真的好通透
王安石的《凤凰山》和苏轼的《洗儿戏作》,这两首诗都是他们看透世情后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真的好通透,让人读起来感觉意味深长,久久不能忘怀。有意思的是,王安石和苏轼可以说是朋友,两人尽管政见不和,但他们彼此欣赏。王安石年长(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苏轼比王安石年轻(1037年—1101年),两人...
对话苏轼王安石 杭甬运河文化在宁波“碰撞”
苏轼与王安石曾同朝为官,且都关心水利。北宋熙宁四年(1071),苏轼任杭州通判,得知杭州六井因年久失修出现堵塞,便协助知州陈襄疏通六井。为此,他专门写了一篇《钱塘六井记》。北宋元祐五年(1090),苏轼再次就职杭州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便是鼎鼎有名的苏堤。他还曾组织人员在杭州...
王安石的最后时刻:宿敌苏轼、司马光做了什么丨新知
王安石与政敌苏轼之间一笑泯恩仇,世事沧桑真如过眼烟云。鲜为人提及的是,王安石死后,主动向皇帝请求为他施加厚礼的,正是他一生的政敌司马光,王安石因此被赠官太傅,而起草《王安石赠太傅制》的正是苏轼。从王安石的晚年,回视他与苏轼、司马光的恩恩怨怨,再体味他晚年“悟空”后的风轻云淡,别有一番滋味。
斗了半辈子的苏轼和王安石,登上名山各写下首千年经典,高下立判
原来王安石年轻时候,曾跟随苏轼老爸苏洵学习,却被苏老爷子当成了"傲慢小子"深恶痛绝。后来苏轼出来混时,王安石正是声威赫赫,于是儿子就为父报仇雪恨,和王大人明里暗里地较上了劲。真是怪哉怪哉,这两人原本同出师门,都是文人学者一路,为国为民上心齐焰,怎么就走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呢?我看其实是误会太...